118 流民

类别:言情小说       作者:祝流苏     书名:重生嫡长女
    四老太太不给面子,族中其他女眷无人敢越过她去说话,一时场面尴尬。

    但姜芙龄只管带着弟弟妹妹们磕头,嘴里说的都是求情的话,大体意思就是家里父母的所做所为和孩子们无关,请各位族中长辈看在同族的份上不要与小孩子为难。

    姜老夫人起身离席,沉着脸说乏了,带上程氏姜照离开厅堂,自回去歇息。她一个老封君,只有她挑别人的理,哪有人家挑她的,自不必顾忌什么,况且南北宅彼此早已宣称互不来往,对方来者不善,她离场无可厚非。

    族中女眷们不敢劝也不敢留,四老太太冷哼几声,也拂袖而去,还带走了几位血缘关系近的人。而厅堂里,姜芙龄还在继续不停地带着孩子们磕头,不一会几个人的额头就都青肿了,姜老夫人和四老太太走了,她就朝在座的辈分最高的人磕头,让几位老太太特别为难。

    最后,是其中一位女眷有眼色,叫人将她们强行扶了起来送去落脚,给几个长辈解了围。

    待姐弟几个被“扶”走,堂上诸人也都先后散了,回去后私下都在议论今日姜芙龄的到来,自然是不喜的人多。

    而另一边,程氏小心翼翼伺候婆母歇息,老夫人在人后反而改了神色,如常说道:“你怕什么?我并没生气,不过做个样子给人看,让人知道南北两宅不可能和好罢了。北宅的人爱如何便如何,咱们祭咱们的祖,不管她们。”

    程氏这才恍然,老夫人是在表明立场,划清界限。待看到姜照也一脸轻松,才彻底放心。

    于是祭祖的行程依旧继续,并没有因为姜芙龄等人的到来受到影响。祖孙几个都明白,北宅用上了这么笨的示弱方式,其实已经是走投无路,只求族中不要没事找事,给他们雪上加霜罢了。做个祭祖仪式,表明他们不会背弃家族,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只是,不知这是姜驷的主意,还是北宅女人们自己鼓捣出来的主意。

    姜照觉得,就算是姜驷授意,其中姜芙龄肯定是出力最多的。姜芙龄惯会给自己找路,以前是贺氏压着,现在贺氏没了,她坏了名声还能在一群姨娘中找到靠山,担起领弟弟祭祖的差事,其本事不可小觑。

    但姜照并不在意。因为姜芙龄现在的处境,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女孩都是依附家门的,北宅家门惨淡,她现在完全没有能力和南宅抗衡,自顾尚且不暇呢。所以当初北宅女眷们从京里回来,其中有姜芙龄,姜照却连打听都没打听,就是已经不将她放在眼里了。

    和彼此不在同一重量级的对手过招,那是浪费自家精神。

    到了寒食节这天,姜骅带着儿子们站在祠堂里,和族中其他男丁共同祭祖。而老夫人作为品级最高的女眷,则带领族中女眷们在外行礼。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日,照顾老夫人的身体,姜照早早扶着祖母在仪式半途回去了。

    因为老夫人不置可否,姜芙龄和弟弟们也参加了祭祖。姜芙龄一样在祠堂外行礼的队伍中,仪式上是戴不得帷帽的,于是姜照现在才看清她的样子。

    不得不说,姜芙龄的样貌让姜照微微吃了一惊。

    简直可以用形销骨立来形容。

    在之前接到的消息里,姜芙龄京中日子过得不好,名声坏了,腿上的摔伤又没有好好将养以至于落下残疾,但姜照也没想到她会憔悴到这种程度,简直看不到什么肉,只是一层皮包着骨头,看上去颇为吓人。

    饶是姜照心境平稳,见到她的样子也不由愣了一瞬。

    而迎上姜照目光的姜芙龄,却很快垂下了眼睛。

    她一直善于隐藏情绪,所以姜照从她漠然的脸上看不到什么。不过姜照对她的情绪也不感兴趣,扶着祖母很快离开了。

    事到如今,前尘的恩怨基本已经尘埃落定,姜照没兴趣对北宅继续施压了,有那个精神,不如好好过日子。而祖母和父亲不阻挠北宅的庶子祭祖,怀的也是同样的态度。身为同族,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否则得不偿失,会给自己招来不好的名声,对他们,只需无视。

    ……

    ……

    一年后。

    又是春暖花开之时,天刚蒙蒙亮,姜照已经在后院练武完毕,一身大汗回房沐浴了。同样陪着她练武的小妮和夷则也去收拾自己,房里是七巧在摆饭。

    早饭很丰盛,因为姜照早晨活动量大,所以并不用清粥小菜,而是有鱼有肉,分量十足。洗完澡一身清爽地坐在餐桌边,姜照细嚼慢咽地吃饭。丫鬟婆子们自在厢房里用饭,这是姜照不用人伺候不摆排场的缘故,没外人的时候,她和丫鬟们能省事就省事,怎么方便怎么来。

    像平日一样的温馨时光。

    可是这天的饭才吃到一半,耳力不错的姜照就听到有人脚步匆匆地进门,不一会杜嬷嬷从厢房脸色凝重地上来,人还没站定就禀告说:“姑娘,外头祝寿送信来,有乱民过境,离城还有二十里了!”

    姜照手中筷子一顿,刷地一下子站起来。

    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她明明记得前世乱民围攻乐康城是在半年之后!

    杜嬷嬷继续语速飞快地补充着:“祝寿传进来的消息是说,乱民总共至少有上万人,漫山遍野,目测三分之一是青壮年,而且手里都有刀斧棍棒之类的武器,显然不是普通流民。他的手下没敢深入探查,只站在高地看了看就匆忙赶回来报信了。”

    姜照在初始的震惊过后,很快稳住,问:“那人站在高地看到的是乱民的全部,还是只看了他能看见的?”

    “就他看见的,至少上万人。”

    “不是饿得发慌的虚弱流民吗?”

    “远看都是瘦骨嶙峋、衣衫破烂的,但行进速度不慢,比不上正常人的赶路速度,可要是走到城下,估摸着顶多两个时辰也到了。”

    “顶多两个时辰?”

    杜嬷嬷顿了一下,“不出意外,按照现在的行进速度,一个时辰就能到。”

    “为什么事先没人发现?不是周边村镇都有组织乡勇么?”

    “不知道。祝寿那个手下发现乱民的时候,乱民已经距离他在的村子不远了,他进城报信时村里人正急忙往山上逃,不敢和乱民硬碰。”

    “还有没有其他消息?”

    “暂时没有。”

    姜照皱起眉头。

    这乱民来的太突然,前世这个时候,可没有这样的事!

    可现在却来不及细想缘故了,经历过乱世的姜照非常清楚,一旦让乱民入城,局面就无法控制了。

    “马上知会蒋师傅,按之前商量过的章程行事。”她下令。

    为了应付未来会发生的变局,她曾经不止一次和蒋三郎提过怎么应对,还布置过细致的行事方法。蒋三郎虽然不大相信乐康城会遭灾,但身为教头,自然是以主家的意思为主,所以也认真按照姜照的吩咐训练手下,而这些训练,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姜照匆忙把剩下的早饭吃完,换了利索的短打扮扎束停当,把院子里的人都召集到跟前。杜嬷嬷进来回禀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此时正等着姜照示下。

    姜照道:“夷则和小妮跟在我身边,其他人都去老夫人跟前听候使唤。银票首饰之类的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尽量带上,但不要影响到行走活动。把早饭吃完,吃饱饱的,然后立刻行事。”

    夷则问:“带银票首饰?是有破城的危险吗?”

    “城不会破,只是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方便随时转移。不许慌乱,要安抚府里其他人,知道么?”

    姜照脸色严肃,丫鬟婆子们纷纷应是。姜照并没有过分叮嘱,现在跟着她的人都是用惯了的,知道她的风格,行事有分寸。

    她带着小妮和夷则去了上房,到老夫人跟前说明原委,很快又去了父亲那边。

    临走时老夫人镇定地告诉她:“阿萝,你和你爹商量着尽管行事,家里有我在,不会乱。”

    姜照望着祖母瘦瘦的布满皱纹的脸,重重点头。

    她当然相信祖母的能力。

    只是老人家经过一年的调养也没有好转,三天两头生病,到现在已经快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精神还过得去,可身体已经虚弱到支撑不住多久了。也不知这一次的事,会不会是加速老人家离去的推力。

    许多名医都隐晦地提醒,老夫人可能最多只有半年的寿命剩下。姜照记得前世乱民围攻乐康城是在半年之后的,还以为老人家能躲过这场灾难,平安终老,可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去外院的时候遇到匆匆赶来的程氏,她是听说姜照院子的人都往老夫人那边走,出来查看究竟的。

    姜照匆匆把原委交待,程氏立刻脸色苍白,“……怎么会?周围村镇有乡勇,大望山那边还有驻军,怎么会让流民跑到城外二十里!阿萝,是不是哪里弄错了?”

    姜照没时间和她解释,祝寿她用了一年多,是绝对不会把假消息传进来的。

    “太太,祖母身体不好,府里的安顿请你多多担待,我和父亲暂时顾不上家里。”说完,不等程氏反应过来就匆匆走了。

    程氏理家还不错,只是应变慢了一些,好在有祖母在。

    见到父亲的时候,姜照发现父亲已经知道变故了,正在和大管家交待家宅的防御,看样子是交代完就要出去。父亲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姜照并不意外。

    “爹,这次乱民来者不善,一路上都没有乡勇示警,大望山驻军到现在也没动静,乐康城里兵防不够,看来您要出面和官府合力组织抗敌了。”

    姜骅脸色凝重:“爹知道,这就去府衙,半个时辰之内必须要关闭城门做好布防,否则恐怕要有祸事。阿萝,家里就交给你了。”

    一年多来姜照的行事,早让父亲将她当作了长子一样对待,所以才在这种关键时候把家宅交给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

    “爹,我也要出去的,家里有祖母。”

    姜骅皱眉:“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女儿行事向来很有分寸,所以姜骅很意外这个时候女儿还要出去。乱民过境,不管结果如何,城中都不会太平安稳的,若城破了那自不必说,若不破,街面上也会有趁机作奸犯科的,甚至比外头来的乱民更危险,这个时候若是女孩子在外面,那简直是自找麻烦。

    姜骅觉得是女儿年纪小,闺阁中不知外面的局面。

    “爹,我不能不去。不然这么久以来家里训练出的护卫,您以为我是要用他们做什么呢?还有外面我的人手,您一直知情却也没拦阻的那批人,我并不是只用他们查找街面消息的。”

    姜骅吃了一惊:“你早知今日之事?”

    连他密切关注局势,都是临近才知道乱民突然过境的。

    姜照打消父亲疑虑:“爹爹,我早知道天下要乱,乐康想必不能幸免,所以未雨绸缪做这些事,届时能有效最好,无效也不妨碍什么。只是没想到乱得这样快,筹备的人手很快就用到了。”

    姜骅问:“即便如此,你安坐家中指挥他们做事便是,出去又能如何?”他自然是万般不肯让女儿出去,以女儿安全为要。

    姜照道:“我在外面的人手,您知道的可能只有几十个,可他们底下还有人,都是能用得上的。乐康城不能破,更不能乱,官家的兵卒不够,他们就是维持治安的主力。我若不出去,恐怕他们判断不出形势,不知该往哪方面使力。爹您放心,我会带好护卫的,也不会轻易接近外人。”

    姜骅拒绝:“就算是蒋师傅亲自陪着你,也不成。”

    他自然知道女儿说得有道理,若换成下属,他早就欣然应允让其办事去了。可女儿是女儿,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再者,城中防乱不是侯府一家的事,还有官府在前,他怎么也不会让女儿出这个头。

    进内和老夫人交待几句,姜骅便匆匆去府衙议事了。

    姜照知道父亲恐怕不让自己出门,所以未多争辩,送了父亲出门,回来就和蒋三郎把人手都用上。一部分护卫用来保护家宅,另一部分派出去做事。城门还没关上,护卫中有家在附近的,姜照允许他们把家人接到城里还避难,免得被乱民波及。

    这一举措得到了那些护卫的极大感激,尽管匆忙赶时间,但临走时都给姜照磕了个头。

    安排完护卫们,姜照正要出去见祝寿一干人,住在附近的王氏带着家小匆匆赶到了。这是姜照开始就派人给她们送了信,告诉她们留在自家或者来侯府都可以,没想到王氏这么快就来了。

    姜照看王氏身后的下人都大包小包的,就把她们交给程氏去安顿。

    王氏进了门一脸惊魂未定:“好好的怎么就有乱民呢!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家老爷还在外头收账呢,现在也不知到了哪里,会不会遇上危险……”

    姜照告诉她乱民来的方向,“您放心,二伯父所在的地方和他们远着呢,父亲刚刚还派人出去找他,若是乐康城安全就把他们接回来,情况不好呢就让他们在外等着,不会有事的。”

    “难为你们想得周到,我也想派人去来着,无奈能出门又熟悉路的人手都跟着去收账了,一时找不到人,急死我了!”

    等程氏接了王氏进去,见了老夫人坐在一起说话,姜照才辞别祖母出门。

    老夫人郑重又郑重地问:“阿萝,你真要出去吗?”

    “是。”

    姜照没有多解释。她打定主意,如果家里不同意她出去,她就自己想办法出去。

    没想到老夫人沉思片刻,竟然点了头,“多带人手,每隔一刻派人回来跟我报位置。”

    姜照意外之余忙和祖母道谢。

    老夫人道:“不用谢我,你是去做好事的,是我该谢你。若不是身体不成,我未必不会出去。千万记住安全第一,千万。”

    来回一耽搁,等姜照带着人去到外头见着祝寿的时候,祝寿已经急得不行了。

    “东家这可怎么办,方才我又派了人去探,发现乱民来势汹汹,手里棍棒齐全,还有刀枪呢,要不是那几个兄弟见机快,险些被留在那里。东家,这可不是普通乱民,恐怕大有来头,可恨大望山那边的驻军竟然没动静,城里官兵人手可不够啊!”

    “你急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把你探到的情形详细与我说。”

    见面的地方是在一家茶馆,姜照进雅间坐下来,神色安然。她镇定的态度倒是让祝寿心安不少,定了定神,忙垂手把底下人看到的情况仔细说明。

    姜照就知道乱民来者不善。若是普通过境的流民,怎可能无声无息就欺到了近前,事前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呢。

    但凡流民行动,在哪里受灾生成的流民,路过过哪里,在哪壮大的,大家都会知道,对他们的动向也有大致判断。灾民不过是在原籍活不下去了,出来讨个活路而已,自然是哪里有吃的往哪里去。

    可乐康又不是粮仓重地,城防也还可以,无缘无故的乱民跑过来干什么?必是有人在后操作了。

    当初前世的时候,也是有这样蹊跷的流民过境,把乐康城害得不轻,建平侯府的府邸也是在那次被摧毁的,可谓是家破人亡。只是这一次,时间提前了许多,来者是和前世一样,还是另一股流民呢?

    姜照不知道。她只知道城不能破。

    “东家,大望山的驻军什么时候来您知道吗?”

    祝寿在衙门里有熟人,早就递了消息告诉官府有乱民袭境了,也知道府衙早就派人去请驻军,大望山离此不远,那边却连个军探都没派来,实在让人感到奇怪,也非常不安。

    姜照摇头:“不知道。”

    如果和前世那回一样,恐怕大望山的驻军要到事后两天才会来了。

    因为那时候,有贵人从附近路过,驻军主力被调去护送贵人了,军营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自然拖着不想来送死。这些弱兵以护卫本营和地方治安为借口,在远离乐康的地方佯装打击小股流匪,两日后才过来,而那时候,乐康城早就一片狼藉了。等到驻军主力把贵人护送出境,再折返回来救援乐康的时候,尘埃已定,为时已晚。

    过了许久之后,直到姜照在川南日久,接触了一些隐秘,才知道那次的贵人路过根本就不是巧合。

    攻城的流民是棋子,乐康城是棋子,驻军是棋子,期间错综复杂不需多说,总之,是朝堂上的派系争斗罢了。在上位之人眼中,人命如草芥,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

    姜照的消息有限,能提前得知流民来袭已经不错,更多的却是不能知晓了。比如这时候是否还有贵人恰巧路过,她不知道,也不能猜不能赌,只能按最坏的打算准备。

    “召集你底下的人,把乐康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管控起来,街面上若有人敢趁机作乱,狠狠揍,揍得他不能动弹为止。”姜照吩咐祝寿。

    并且叮嘱,“不要怕打死人,打死了,侯府给你撑着。”

    敢下这个保证,并不是侯府跋扈,也不是侯府权势多大,而是姜照有把握善后——在守城关键时刻还要作奸犯科的人,世所难容,家里祖辈父辈的好名声足可以是强有力的武器,把这些人钉在耻辱柱上。

    祝寿自从跟了姜照做事,一直知道身份,不敢恣意张狂,这也是姜照肯一直用他的缘故。所以此时听了姜照允他打死人的话,也是一振,更知道事情轻重,答应道:“小的定全心全力为东家做事。只是……”

    “只是什么?”

    “小的人手满打满算才百十号,管控全城恐怕困难,若是两三条街,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你手下百十号,你手下的手下呢?平日和你来往的那些人呢?”

    “东家,那些人……”

    姜照面色一肃:“不管好用的还是不好用的,和你真心交好火势虚与委蛇的,这个时候都一一通知他们,让他们出头做事。谁迟疑,专门派人盯紧他,谁推脱,事后再算账,若是有人敢和你对着干,趁乱捞油水——”

    祝寿屏息凝神听着。

    只听姜照笑了两声,道:“你就把他的名字告诉我。”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