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多听 多想
欣赏歌舞,这对于霍嬗来说也就是出征前的放松,其实他自认为现在的状态很不错。
至于说自己的一些插科打诨等等,也不会就是让刘彻对卫子夫重新宠爱,现在皇帝独宠的是钩戈夫人。
不过也没什么可多在意的,说到底就是卫子夫现在虽然失宠,但是皇后的地位很稳,这显然也就足够了。
他这么做,无非就是让皇帝可以稍微的念念旧情。虽然以刘彻的性格来说,这些所谓的旧情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值一提,这是真正的翻脸比翻书还快。
但是不管怎么说,稍微的努力一下,说不定还是能够有着那么一些效果呢。
另一方面来说,皇帝设宴,皇后和太子、大将军都过来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很多人也可以知道这些事情。
即使霍嬗出征在外,有些人也不能想着大将军体衰多病,或者是太子时常惹的皇帝不高兴,就觉得这是一些机会所在了。
要是真的做了些什么小动作,那位跋扈的冠军侯凯旋之时,有些人的下场基本上也就不用多提了。
“嬗儿,这些是给你准备的皮裘。”卫子夫看了看霍嬗,还是有些担心,“现在北边肯定是下了大雪,你非得这个时候出征,这合适吗?”
霍嬗就自信的说道,“姨婆,陛下不觉得这时候出征有问题,大将军也觉得这时候出征合适。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那肯定就是没事。”
卫子夫也不再多劝,她确实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可是也明白自己有一些不懂的地方。
先不说霍嬗了,单纯的就是皇帝和大将军在征期这件事情上表示了认可,卫子夫就不会多说什么了。
即使她再自信,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军事上的一些见解能够比得上皇帝和大将军。更何况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她也确实不是很懂,甚至是一窍不通。
既然自己不懂这些事情,那就别瞎操心,更不要有什么建议,免得好心办错事,那反而是有些不好了。
卫子夫只能说道,“你打仗的事情我不言语,只是行军的路上,务必不能冻着。”
霍嬗自然连连点头,“姨婆放心就是,我这人其他的没有,就是不会委屈着自己。放心就是,我肯定吃的好、穿的暖。”
“太子令人送来貂皮,也都给你带着。”卫子夫就说道,“你素来爱干净,出去不比在长安。穿的旧衣裳不要了,给手下将士也好、扔了也罢,不用疼惜。”
这话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霍嬗就笑着说道,“姨婆,我在军中也没少将自己不用的东西给将士。”
衣服多的有些穿不过来,甲胄好几身换都换不过来,自然也就不会只是想着堆在那里落灰,该派上用场的时候自然要派上用场。
霍嬗也从来都不是小气的人,对于钱财这些看的也比较淡,大概也是因为他真的不缺这些。
所以这些年食邑的所得,很多都是被拿去接济阵亡将士的家眷,或者是补助那些伤残的将士。
即使这些人是有着朝廷的抚恤等,不过朝廷的归朝廷的,霍嬗的心意归他的心意,这自然也就是两码事了。
也不需要担心有人说收买军心之类的事情,先不说霍嬗被皇帝信任。
在军中实际上也不缺少一些大将拿出自己的赏赐分给军中上下,只要做的不是太过,一般是不存在在这类事情上去斤斤计较的。
所以说该做些什么事情,霍嬗都是心里有数的,他的一些做法也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稳妥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这位冠军侯有其他的心思和想法。
卫子夫就说道,“一会儿让人将东西送到你府上,这些都是贴身的衣物,让你部曲带着。甲胄、兵器,自然是交由辎重。”
霍嬗也没意见,笑着说道,“我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去打仗了,这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连大宛都去过,走路都要一年,不也是爬冰卧雪吗!”
“那能一样吗!”卫子夫不高兴的说道,“知道打大宛不容易,相隔数千里。只是打匈奴,那就是打匈奴了。”
卫子夫这样的观点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说到底就是即使是到了现在,大汉上下还是有很多人看不上西域,觉得这就是可以随意拿捏的。
至于大宛,也就是西域诸国之一,顶多也就是西域诸国当中稍微强一点的国家,但是也不至于特别强。
打这样的国家,无非就是路远。当初李广利兵败,很多人也觉得是他第一次带兵没经验,所以才会损兵折将。
至于打匈奴,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情了,大汉上下真正看在眼里的敌人也就是死敌匈奴了。
即使是近些年对匈奴作战有着不少优势,可是很多人也都觉得这就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敌人,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威胁到大汉的敌人。
霍嬗也不去多争辩,因为很明显说了也没什么作用,卫子夫真的不一定能够理解这些,所以还是不要做一些劳而无功的事情了。
“你自小就勤练骑射,又天生力大。”卫子夫看着霍嬗,语重心长的说道,“要论起悍勇,你确实是远超大将军,这些事情我们都心里清楚。”
霍嬗得意起来了,“姨婆,我倒是觉得还欠缺些火候。本来我还想要力能扛鼎,只可惜现在看起来是没机会了。”
虽然霍嬗的力气不小,只可惜也不算是真正的超级大力士,这自然也就是他的一些遗憾了。
力能扛鼎,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个水平。
传闻中的项羽就是力能扛鼎,所以才有‘霸王举鼎’这个典故。
另一个反面教材就是秦武王嬴荡,这位秦国国主就喜欢比武角力。结果大鼎脱手了,被砸断胫骨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看到霍嬗反倒是神采飞扬、心生向往,卫子夫连忙说道,“你是领兵大将,学学大将军。你纵观本朝,有几个大将是喜欢冲阵的?”
“汝阴侯啊。”霍嬗脱口而出,“还有季布,这也都是悍勇无双。舞阳侯也是悍勇,是项羽都要称赞的壮士。”
卫子夫一时间语塞,因为霍嬗举得例子让人无话可说。
夏侯婴可谓是大汉车神,最擅长指挥、使用战车的大将。而樊哙的勇武不用多说,这是在鸿门宴都能稍微震慑一下项羽的存在。
而季布,可不只是‘一诺千金’,那也是悍将,当初他就是靠勇武出名,所以才被夏侯婴欣赏、举荐。
卫子夫只能再劝道,“虽说大将勇武必能振奋军心,可是你是统帅十多万人的大司马,岂能次次冲阵。你要是有闪失,置大军于何地?”
霍嬗就赶紧解释说道,“姨婆,我也不是每次都冲阵。除非是紧急关头,要不然就是有必胜之心,这才会冲阵!”
这也是霍嬗的心里话,他可不是次次都身先士卒,毕竟自己是领兵大将,这些分寸他还是有的。
可是卫子夫等人似乎只记得他最初作战的时候为了救赵破奴等人冲入敌阵,以及上次去西域的时候堵住峡谷,和匈奴右贤王狭路相逢。
“你如果不喜欢冲阵,上回怎么伤的?”卫子夫就严肃起来,“你哪次打完仗,你的甲胄不都是给射坏好些甲片?”
霍嬗有理有据,可是卫子夫也有自己的依据,有些事情是瞒不住人的。
破损的甲胄,以及身上的淤青、伤口等,即使是没有亲眼见到,但是跟着霍嬗出征的人也会奏报回来,这些事情刘彻和卫子夫都知道。
即使是霍嬗这样得到皇帝绝对信任的大将,也不可能是领着十万大军在外,身边就全都是自己人,肯定还是有一些皇帝安排的人。
霍嬗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只要那些人不影响他作战就行。而那些人的作用,也确实就是稍微的记录一些事情,而不是在战事的安排上指手画脚。
又一次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的霍嬗还是选择闭口不言,现在先虚心的听着,要不然肯定会被批评的更多。
只要出征在外,到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多唠叨了,那时候才是天高任鸟飞。
看到霍嬗的样子,卫子夫自然也来气,她何尝看不出来霍嬗的那些小心思呢。
可是现在说了就没听进去,指望霍嬗出征在外的时候还将这些嘱咐记在心里,那是更加不现实的事情了。
而安排一些人盯着霍嬗,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了。到了战场上,自然是以霍嬗这个主将的命令为尊,其他人也都只能听从将令了。
所以这小子要是打定主意冲阵,他总是可以找到冲阵的理由,其他人对此甚至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即使是回到了长安,他也会振振有词,就好像是他不去冲阵的话,战争就不能取胜一般。
霍嬗出去打仗,很多人看似也都是有着一些操不完的心,会有很多担心的地方。
但是也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说到底就是朝中无将的局面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能指望着这么个不受框束的年轻人了。
卫子夫这边的嘱咐算是暂时结束了,可是绝不代表着霍嬗就可以轻松下来,还有其他的地方要跑呢。
每次出征之前都是一个套路,衣物、甲胄等都是长辈们来安排,他只需要到时候出发就行,这些事情看似也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来多操心了。
另一方面来说自然也就是每到一家,肯定是要被不断的嘱咐,长辈们也会因为霍嬗的一系列表现满是担忧,少不了各种提醒了。
这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只要习惯了就好,反正霍嬗自认为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的多了、听的多了,他有自己的应付妙招。
当面听着就行,必要的时候还会不断的附和,就好似是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莽撞是多么错误了一般,就好似是真的已经幡然醒悟了。
至于出了门、到了战场,那就没人能管得住他。无非就是回来了,再被唠叨几次罢了。
看着霍嬗离开的背影,卫子夫只能叹气。虽然朝堂上对于这一次的大战看似是比较乐观,可是还是不免会紧张。
不只是卫子夫这个皇后紧张,可以说满朝文武没有不紧张的,说到底就是这一场战役是真正意义上的决战。
匈奴肯定是输不起,不过大汉同样也是输不起。看似大汉有着太多取胜的理由,在庙算之中也是列出来了诸多优势。
汉军是有着不少的优势,可是双方数十万人规模的大战,本身就是关系着国运,更何况这一次还是要深入草原腹地呢,要去匈奴人的核心地带作战。
说到底就是汉军确实有优势,但是不能否认的现实就是汉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劣处。
可以不用夸张,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次去和匈奴决战,能否取胜的关键还是要看霍嬗的发挥了。
即使他此前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是十万以上规模的决战,是深入草原,这也都是他此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而现在也必须要承担起来这份责任了。
看起来心情还算愉快的霍嬗离开了椒房殿,立刻说道,“这些衣物送去我府上,交给管家就行。陛下那里去说一声,用不着给我准备围脖、披风了。”
一个小黄门赶紧记下来,冠军侯只要出去打仗,从内到外肯定全都是皇后准备好的衣物等,全都是最新的、最好的。
“对了,让陛下给我准备两张硬弓。”霍嬗就说道,“明早送到我府上,我得先试试弓。”
找皇帝要东西要的这么理直气壮,霍嬗不认为有问题,而小黄门等人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火药。”霍嬗看着皇宫,笑了笑,“多点筹码在手才好,有备无患啊。”
得再去一趟丞相府了,虽然现在和公孙贺有了越来越多的隔阂,但是卫孺还在呢,那自然也就需要过去拜访。
毕竟眼看着就要出征了,说难听一点的就是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得到呢。所以该有的礼仪、孝道,那也要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