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大闹皇宫 5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苦乡1     书名:帝王花开
    ?群臣在金銮殿上的表现,令张太后非常气愤。她将大家召到太后宫,大喊大叫:“你们当初对哀家的承诺到哪里去了?你们对得起先帝对你们的厚望,对得起你们自己的良心么?杨廷和,你是群臣之首,你为什么不说话?”
    杨廷和不是一个敢死之人,他之所以依附张太后,就是贪恋权势和富贵。如今形势变了,张太后要他当替死鬼打先锋,他当然不愿意,便委婉地说:“当初,太后所虑的是各地藩王找借口作乱,如今朝廷已经稳定,各地藩王已经臣服,皇上执意重新皇考,微臣认为并无不可。”
    张太后怒目圆睁:“好啊杨廷和,难怪群臣离心离德,根源原来都在你这里呀!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你这不是在打哀家的脸,打你自己的脸,更是打大家的脸吗!”
    杨廷和:“可皇上执意要重新皇考,臣又能奈何!”
    张太后:“这是哀家要问你的话,你怎么问起哀家来了?你是群臣之首,你要为国家分忧,更要对你自己的言行负责。”
    杨廷和勉强应道:“是。”
    张太后又对乔宇:“乔宇,你是吏部尚书,六部之首。你有何话可说?”
    乔宇浑身冒汗:“臣坚决同皇上周旋到底,但才学疏浅,反驳不了皇上。请太后责罚。”
    张太后对马理:“你呢马理,你不是要学习田横当壮士么?在金銮殿上也不敢开口了!”
    马理脸色煞白:“臣、臣……”
    张太后凶相毕露:“哀家今天正式告诉你们,你们与哀家是一条线上的几只蚂蚱,谁敢动摇,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头落地!”
    杨廷和被张太后架在火炉上烘烤,走投无路,心想:嘉靖皇帝自登基以来,大小事情都靠自己在为他操劳,没有自己他就像一个聋子瞎子,什么事也办不成。自己不妨以辞职相威胁,或许能够吓住他。第二天,当嘉靖皇帝又提重新皇考的事情时,杨廷和说:“皇考一事,微臣自感责任重大,然皇上决心已下,微臣自感无力回天。身为首辅而有失先皇厚望,实在无颜再站在朝堂上。愿告老还乡,苟延残喘。”
    几年前,因为严嵩的事情,杨廷和曾用这种方式要挟过嘉靖皇帝,因为当年的嘉靖皇帝不过是个乡下的孩子,诸事不懂,明知杨廷和是在要挟自己,自己也无力回天。现在见杨廷和又来这一套,心里的那个气就别提有多大了,他在心里说:朕自登基以来,勤于国事,尊重大臣,对你更是优礼有加,没想到一点也感化不了你。你既然一点也不体谅朕,那朕就只好对不起你了。没有你杨廷和,我大明朝廷照样不会变色。想到这里,嘉靖皇帝一脸冰霜:“杨爱卿是三朝老臣,朕甚敬之。你既然执意要离开朕,朕也不好强留。好吧,朕就准爱卿所请,赏银三万两,回家养老去吧。”
    杨廷和愣住了,脸上急骤地起着变化,眼中有屈辱的泪水涌出。他怎么也没想到嘉靖皇帝不但连一句挽留的话都不说,甚至连朝廷惯例,正一品阁老告老还乡要赏银十万两的事情于不顾,仅赏银三万两,这分明是在给自己的难堪啦!
    杨廷和(1459——1529),sc新都人,十九岁中进士。历经孝宗、正德和嘉靖三朝。由于历史的原因,嘉靖皇帝被说成是昏君、暴君,人们便对他的评价较高,有“济时宰相”之称。“大礼仪之争”中因顽固地站在张太后一边,最后以辞官要挟嘉靖皇帝而致仕。
    今天,我们再来回顾杨廷和的一生。自孝宗年间张太后弄权,“张氏二虎”在朝中无法无天开始,便有无数正直的大臣冒死强谏,被张氏所害有资料可查的,四品以上大臣致死者4人,陷狱者十数人,四品以下者,难计其数。与一陈姓国戚争地界,负责调解的首辅李东阳因秉公办事,险被张氏下狱。无数明智之士辞官归隐,远离官场,但杨廷和一升再升。杨父去世,杨廷和回家“丁忧”,刚一期满便迫不及待地还朝,更被委以重用。连武定侯郭勋这样的墙头草都有弹劾过“张氏二虎”的经历,而杨廷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嘉靖皇帝登基,身为首辅,杨廷和却对张氏俯首贴耳。如果大明江山变色,站在嘉靖皇帝的角度上,杨廷和是不是大明的卖国贼?以三年来杨廷和对嘉靖皇帝的所作所为,嘉靖皇帝就是杀他一百次也不为过,就这样轻轻放过了他,他冤枉么?
    却说杨廷和在众人的目送下离开了金銮殿,全场沉默。嘉靖皇帝说:“各位爱卿,多少国家大事等待着你们去处理,你们却吃饱了撑得慌来管朕的家事。大明朝廷上站的应该是框扶社稷的栋梁之材,而不是一群不理正事的无赖。朕不想伤害你们,也不想被你们伤害。现在朕给你们一个机会,愿意为国操劳造福于民的,就不要再听他人唆使,干扰朕的私事,若不愿为国操劳的,可以到吏部登记除名,大家各奔前程,朕以后不愿意再看到他。”
    十几位大臣出于各种原因,当时就辞官走了。
    杨廷和被罢相,张太后恼羞成怒。他把杨廷和之子杨慎,吏部尚书乔宇,礼部尚书汪俊找了去,扇动说:“首辅被辱,你们难道就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父亲被辱,做儿子的就愿意卑躬屈膝!”
    杨廷和被罢相,杨慎甚为不平。听了张太后的话,他竟然泪流满面:“太后,臣为家父不平,又能拿皇上如何!”
    张太后怒问乔宇和汪俊:“你们怎么想?”
    乔、汪惶恐:“请太后明示。”
    张太后:“你们回去,组织百官罢朝请愿,否则,你们一个也不要来见哀家。”
    在张太后的指示下,乔宇、汪俊、杨慎串通了各部准备下朝的大臣215人,杨慎大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这伙人一半被胁迫一半随大流,齐赴左顺门,跪伏恸哭,震憾宫廷。
    嘉靖皇帝闻报,开始是怒不可遏,冷静了一会儿,便派人前去劝说,希望大家能够回去,自己也既往不究。没有效果。当时天气炎热,过了一个时辰,有人来向嘉靖皇帝报告,说有人在烈日下昏倒,这样下去可能会出人命。嘉靖皇帝本想不管,反正自己没有害人之心,他们爱咋的就咋的吧!细一想,还是自己给他们一个台阶吧,不然的话,他们想散也不好意思散呀!便二次派人前去劝说:大家都回去吧,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们跟着瞎起哄干什么呀!
    杨慎、乔宇得意了,他们以为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嘉靖皇帝就会认输。所以,他们不但不听劝说,反而公开辱骂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终于忍无可忍,令骆安亲率200名锦衣卫赶赴闹事现场,痛打、驱赶群臣,有敢反抗者,立毙。
    骆安得令,身先士卒,率200名锦衣卫痛殴群臣,几名大臣被打死,大部分被打,只有少数人见势不妙,撒丫子逃跑才得以幸免。
    215名朝臣罢朝请愿,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事情,也是历朝历代发生在金銮殿上最大的血案之一。所以,年轻的嘉靖皇帝非常冲动。他令人将杨慎绑上金銮殿,大骂:“杨慎,狗东西!你竟然扇动群臣搅闹皇宫!令朕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杨慎气昂昂,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我父于国家有功,皇上这么对待他,是在羞辱他,臣不服!”
    嘉靖皇帝:“你父于国有功,首先要感谢大明朝廷给了他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有功,大明王朝没有亏负他,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要怎么样?他奏请告老还乡,朕准其所请,如何是在羞辱他?”
    杨慎:“朝廷惯例,对国家有卓著功勋的朝廷首辅,告老还乡时,赏银应是20万两。我父挽大明江山于狂澜,有济世宰相之誉,皇上何故仅赏父臣票银5万两?这不是在羞辱臣父,蔑视大臣是什么?”
    嘉靖皇帝:“你父杨廷和无君无父,灭绝人伦,他的功再大,能抵消险些逼疯一个太后、逼疯一个母亲的大罪吗?”
    杨慎:“臣父着眼大局,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反对皇上重新后考,皇上不思臣父用心良苦,反骂他无君无父,灭绝人伦。天理何在?”
    嘉靖皇帝气懵了:“杨慎,枉你为一代名士。你父有没有母亲?你有没有母亲?”
    杨慎理直气壮:“如果是面对这种情况,臣的母亲一定会深明大义!”
    嘉靖皇帝拍案而起:“好,杨慎,朕现在就令你回去把你母亲的坟给挖了!”
    杨慎气愤地回答:“臣的母亲上敬老,下抚小,无一丝过错,皇上凭什么要将她的坟挖了?”
    嘉靖皇帝:“你只要将你母亲的坟挖了,朕就封你为朝廷首辅。为了光宗耀祖,为了你能当朝廷首辅,你的母亲肯定深明大义,愿意让你去挖!就是她不愿意让你挖,为了光宗耀祖,你也必须去挖!”
    杨慎气昂昂的:“可微臣没有想当首辅的意思!”
    嘉靖皇帝暴怒地:“那朕也告诉你,朕爱自己的母亲,为了母亲,朕也可以不要所谓的江山社稷,甚至不惜粉身碎骨!”
    杨慎呆了。
    嘉靖皇帝:“朕现在给你三条路,一是回去挖你母亲的坟,然后回来当朝廷首辅。二是朕派人去挖,你不得有任何怨言,这样朕只当你是畜生,不夺你的官。第三,你不是当今名士嘛,如果你爱你的母亲没错,那么别人爱自己的母亲又错在了什么地方?你给朕写个理由,如果天下人都服,那么朕也服。如果天下人不服,那你就按搅闹金銮殿的罪名,给自己定个罪吧!朕给你三天时间,好好选择吧。”
    嘉靖皇帝的换位思考终于让杨慎认识了自己的罪过,他自判发配岭南(yn境内)充军,以此来向嘉靖皇帝认罪。
    杨慎(1487—1559),明代文学家,24岁以状元及进士第。“大礼议”中,以扇动百官罢朝获罪。因反省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被发配到yn后并无大的怨言,而是发愤著书立说,在当地扬善风,行善事,最终成为当地人民崇拜的三个偶像之一:观音、诸葛亮、杨慎。
    杨慎活了72岁,临终前20余天写下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迁谪本非明主意”,深刻反应了杨慎的忏悔心情。或许他天天都在盼望着嘉靖皇帝能够原谅他,重新召回自己,但“左顺门请愿案”实在影响太大了,它深深刺伤了嘉靖皇帝的心,为了从这段阴影走出来,嘉靖皇帝早把他的名字从心里抹去了。
    杨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本该有所作为的人,因为一念这差,让嘉靖皇帝背了骂名,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