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的快,去的也快。
时光流逝,只用了把大半个盛夏,沈昔古彻底融入了自己的身份。
锄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沈昔古干遍了所有农村夏季需要干的农活,尝遍了农民们的辛酸,也尝试了一种极为新奇的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一次再没有晕倒在地里的情况,他能干壮小伙儿的名号也通过大嘴巴沈林子的嘴巴很快传了出去。
这样的日子,很累,却很充实。
沈昔古拿着的破镜子里传出自己的模样,肤色因为太阳的曝晒而出现些“红黑”,他清楚,这是紫外线伤到了他的皮肤的缘故。
不过好在基因决定了他肤色的白皙,想来只需要一个冬季的修养,一切都会恢复如初,他终究还是那个秀气却又不失阳刚的青年。
早先青涩的面庞多出几分刚毅,细皮嫩肉的手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老茧,那是出了茧子又破掉,不断重复造成的后果。
不过这一切在沈昔古看来并不值得一提,甚至是在他看来,手掌没有老茧的乡下人,那还能算是一个乡下人吗?
这其中无关身份,哪怕他还只是一个学生,
沈山是先是欣慰的,紧接着是惊愕和震撼的,他从来没有像那日一般清醒地意识到,他究竟有多么地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那稻田里挥汗如雨的身影、那烈阳下挥动锄头的青年,那爬犁上被摔了个凄惨却还是强撑着学会了用牛犁地的倔强孩子……竟是在他眼中,一直以为的只会读书的乖乖儿子么?
每一次沈山想拒绝,沈昔古总是一口打断:爸爸,儿子大了,你干的我也都能干,再说了,儿子在家,哪有看着老子一个人受累的道理,我只恨不得可以一个人把所有的农活干完干尽。
大半个夏季而已,沈昔古在沈山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分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甚至是插秧时到底要请多少乡亲们来帮忙这样的对外大事,沈山都下意识地选择向沈昔古求助。
自然,沈昔古给出了让沈山非常满意的答复。
不知不觉间,老沈家居然有一种要把家中大梁交给沈昔古的势头。
而对于沈昔古自己,也的确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极大。
他还是沈昔今的时候,就一直困足于学校,他的心中早就有一团火,一团想要焚天灭地的熊熊大火。
只是他深知道自己如果想要点燃胸中的这团火,就必须要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这才一直压抑着自己,放下全身心的浮躁去学习,去忍受无边的枯燥和孤寂。
在沈昔今看来,男子汉就是需要干一番大事业,而绝不是一直过着如同在学校的生活里那般的平平静静,安安然然。
这也是沈云在问他想不想要当老师时他一口回绝的缘由:前半身(学生时光)已经困顿在学校,难道还要把自己的后半身也深陷其中吗?
他是一个充满了血性的男人,他崇尚的军人的铁血,渴望汗水的挥洒和激情的燃烧。
而绝不是就那么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娶妻生子繁衍消亡,一切只是庸碌的开始,又庸碌的结束。
毫无波澜,也毫无热血。
直到他得了沈昔古这个身份,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前三十年的时代人生,成了老沈家的长子。
半个夏季的融入,他从骨子里喜欢上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困苦却满怀着希望,艰难却充满了激情。
甚至是这里的人和事,也都让他由衷的喜欢和热爱。
于是他终于可以尽情地挥洒汗水,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品尝困苦,终于可以开启一段热血浇筑的人生。
这让他怎能不生欢喜?于是所有欢喜下的热情澎湃,都成了沈山这些无法理解的乡下人眼中的震撼、感慨、赞叹。
“大山,你们家昔古可真行!”
“大山,真没想到,你们家昔古那小子不但是学习的料子,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呢!不愧是咱种地人的种!”
“大山,昔古这小子莫不是那唱戏里常常唱的,文武双全么,以后娶婆娘可不用你发愁了,只怕媒人都会把你家的门槛踏破呢!”
……
各种称赞满天飞,只要是看过沈昔古干农活的,无不拍手称赞,实在是这小子,干起活来太肯下力,甚至是到了抢着干的地步。
插秧的时候老沈家给别人家帮忙,老沈家除了沈昔古的小妹沈昔倩之外,全家上阵。
沈昔古那一个下午插完的秧面积,足足抵得上两个熟练农工的插秧面积,小伙子手脚快,又不惜力气,那个下午,不知道让多少见证的人刮目相看,也不知道让多少媒婆暗暗点头。
吃饭的时候自然吃的也比让人家多,实在是这个时代的饭菜吃着就是带劲儿,携着一身的疲惫,沈昔古一个人的饭量也抵得上几个人的总和了。
好在主人家也不是小气之家,还一个劲儿地夸赞沈昔古这小伙子能吃能干,是个好小伙儿,盘子里的肉菜也一个劲儿地往沈昔古碗里扒拉。
乡下人,虽然贫穷,却就这么朴实,报团取暖,真心待人,全村的人近乎没有不脸熟的。
哪里像是沈昔今的那个年代,同一层楼的邻居,面对面住着,可能一辈子到头也说不了一句话,还相互提防戒备着,甚至下趟楼也非要把门反锁,何其冷漠,令人寒心。
所以只是短短大半个盛夏,沈昔古竟是恍然间有一种错觉:自己根本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甚至是灵魂。
然而挑大梁者并不好做,随着沈山对沈昔古的骄傲和看重,老沈家的重担慢慢向沈昔古倾斜,这一瞬间,沈昔古当真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倒是还不至于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可是他比谁都清楚,只是因为这压力还没有张露出他的“獠牙”罢了。
自己才把高中读完,即将高考毕业,毕业之后如何?继续上大学?可是上大学的昂贵费用哪里来?更不提大学离家太远,他外出一人,经济来源又哪里来?这可不是一个经济多元化的年代,一个大学生想要勤工俭学养活自己,根本无稽之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