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名门正派不易做_分节阅读_132

类别:耽美小说       作者:生煎包大战小笼包     书名:[倚天]名门正派不易做
    “张无忌这两年重用刘基严刑峻法,白莲宗将士对他极为不满,明教总坛亦有怨言,唯有徐达、常遇春二人对其忠心耿耿。当年蛛儿的骨灰被送回天鹰教,其舅殷野王破教而出,明教总坛势力大衰。如今弥勒宗与摩尼宗虽在张无忌之手,但他对白莲宗的控制已日趋式微。”
    “无论如何,他仍是明教教主!传讯张无忌,我在好石桥等他!”
    ……
    宋远桥望着飞扬的尘土,面色一阵青一阵白,久久说不出话来。等了许久,俞莲舟终是走上前来,一脸忐忑地言道:“大哥,无忌亦是我武当弟子,万一……”
    知子莫若父,宋远桥自然明白这等噩耗当前,宋青书表现地越平静也就越骇人。他静默了一阵,终于大声叫道:“快去请宋濂先生!晚了,谁也拦不住他!”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张教主,紧紧皮,你宋师兄出山来揍你了!
    无忌:我冤!
    七叔:咳咳,青书,我还没死呢!
    默之:打!狠狠地打!不用给我留面子!
    导演:擦!重伤患不准插话,不然发你们盒饭!
    七叔默之:…………
    ☆、第173章 宋青书的报复
    吴燕山上武当是至正二十一年十二月,待宋青书一路快马加鞭赶赴山东,已是至正二十二年一月。其时汝阳王已率元军围攻益都月余,屡攻不下。降将田丰唯恐汝阳王问罪,又降红巾军,与驻守益都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里应外合伏杀汝阳王,大破元军。待宋青书一行抵达山东,战火已熄,战事已告终结。山东一役,元廷与红巾军竟是两败俱伤。汝阳王战死,元廷大为震动,追封其为颍川王,谥忠襄,并命其子王保保袭总其父兵,拜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而驻扎益都的红巾军中,韩山童战死,其子韩林儿年幼,无力驾驭诸部众,朱元璋顺势而上,已将红巾军全部兵马掌控在手。
    宋青书对明教之内的权利斗争绝无兴趣,韩山童究竟是怎么死的也无暇过问,只一路马不停蹄赶到了好石桥,看过战场遗迹便命人调来的船舶。只因时至寒冬,黄河水不但浑浊更加冰冷刺骨。宋青书携数名武当弟子乘船自齐河一路溯河而下,沿途收揽了不少于好石桥一役战没的义军尸身。陆焕、季敬白、孙耿忠……眼见一个个曾与大伙朝夕相处的武当弟子自黄河之中被渔网捞上来,船上的气氛沉凝至极,不少与他们相熟的弟子已忍不住偷偷哭了出来。而宋青书却只用力握着剑柄,两眼一瞬不瞬地巡视着河面,唯恐漏过了任何一具尸体。寒风凛冽刺骨,吴燕山见宋青书的眉梢发鬓俱被冻出了寒霜,心中更是不忍,赶忙上前劝道:“宋师兄,你已站了几个时辰,回船舱歇一歇吧。”
    宋青书却不为所动,只冷冷地道:“可曾找到七叔?”
    “……不曾。”吴燕山沉默了一阵,方才小心翼翼地答话。大战当夜,莫声谷为掩护义军突围,凭一人之力抵挡数百元军,战至力竭方才中箭落水。如今已时隔两月,想必已无幸理。黄河滔滔,每年卷下的性命又何止莫声谷这一条?
    “冯默之呢?”宋青书又问。
    吴燕山眼眶一热,隔了一会,忽然大声喊道:“宋师兄,人死不能复生!”
    “一日不曾见到他们的尸身,我便一日不会当他们已经死了。”宋青书厉声喝道,“再找!”
    “我们已找了三回,够了!即便不能找回弟子们的尸身,他们,他们也明白的……”吴燕山狠狠抹去眼角的泪水,只高声道,“韩山童死地太奇,好石桥一役只怕也与朱元璋脱不了干系!他已是红巾军首领,再不查,日后便再也没机会了!到那时,武当弟子才是冤沉黄河,无人可诉!”
    怎知吴燕山刚把话说完,宋青书却已解下佩剑,跃下滚滚长波。宋青书内力深厚水性又佳,能潜下更深的水底,果然又找到了不少身穿盔甲的义军尸体。然而他这一路潜游却是极耗内力,吴燕山见他将又一具尸体送上甲板后扶着船舷大口喘气,手臂一阵阵地发颤,面上又是惨白一片也不知是冻的还是累的,当即上前拉住他的手腕劝道:“宋师兄,青山处处埋忠骨……”
    可他话未说完,宋青书已然一脸厌烦地挣开他的五指,扭头又潜入水中。
    “宋师兄!”吴燕山急得大叫。
    可这一声未曾令宋青书回心转意,却是将原本在船舱内收敛武当弟子尸身的唐剑麟给叫了来。只见他红肿着双眼道:“由他去罢!或许唯有如此,宋师兄才不会太过痛苦……”
    吴燕山烦躁地道:“我也是武当弟子,宋师兄的心情,我懂!可如今更重要的……”
    “不,你不懂。”唐剑麟却冷酷地打断了他,神色黯然地低喃。“武当义军是由宋师兄一手建立……没人会懂。”
    吴燕山闻言登时一惊,尚未及说话,宋青书却在不远处的河水中冒出头来,手中托着一具身重数箭只剩下了一条手臂的尸体,缓缓向他们身处的大船游来。待宋青书将这具尸身放上甲板,吴燕山与唐剑麟同时大叫:“霍然!”那个爱笑爱闹,生性诙谐的霍然早已永远闭上了双眼,再也不会回答。武当七侠的几名大弟子中,霍然年纪最小,性子又好,谁都喜欢他。如今见他惨死,吴燕山与唐剑麟不由放声大哭。
    宋青书沉默地望了霍然一阵,如往常一般伸手将他身上的铠甲慢慢理好,柔声道:“落日崖外,是我把你颠吐了。霍师弟是英雄豪杰,是宋师兄处事不当,让你受了委屈……”只见他神色平静,语音柔和,不住地问霍然在外征战累不累,与泽袍合不合,想要些什么,想吃些什么,说话的口吻好似霍然仍活着一般,只是面上的哀戚之色越来越浓,教人不忍直视。
    吴燕山与唐剑麟二人互视一眼,同时在对方的眼底见到了近乎刻骨的惊惧,正欲开口相劝,宋青书已伸手为霍然阖上了双眼,一声长叹后便振作精神道:“我想我是找不到七叔和默之了,天色已晚,回去罢!准备一下,三日后,为战没的弟兄们送行。”
    眼见宋青书只在片刻之间便已恢复如常,吴燕山与唐剑麟只觉寒气上冒,早在嘴边的劝慰之言竟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三日后,武当义军与苏浙义军在齐河布下灵堂,祭奠战死的义军将士。只因好石桥一役义军死伤惨重,尸堆如山,最终这些将士的尸身只能付之一炬,将其骨灰带回安葬。祭礼上,张无忌仍旧未到,只派了范遥前来代为祭奠。宋青书听范遥言道张无忌已领兵前往益都问责朱元璋关于韩山童战死,好石桥一役红巾军失期两件大事,竟也不置一词,只由着范遥上前拜祭了一众将士一番。未免两方义军将士寻他晦气,宋青书更亲自将他送出了辕门。从头到尾,礼数周到已极,竟挑不出半点错来。
    范遥熟知宋青书的个性,又深知他与莫声谷情深意重,为了莫声谷生死不计。如今莫声谷战死,武当义军元气大伤,他待自己愈是客气,便愈是反常。然而时隔两年,范遥一眼便看出宋青书的内功深湛,已远超自己的一身修为。宋青书既然滴水不漏,范遥亦无能查明他真正的心意。
    祭礼之后,宋青书便下令整束行装,启程赶赴徐州与常飞云所率义军残部汇合。
    宋青书快马奔赴徐州后,见到了同样在徐州待命的海沙帮帮主张士诚与其弟张士德,而易天海却被张士诚留在了苏州。这两年莫声谷率苏浙义军南征北战,将江苏、浙江、福建三地尽数纳入义军势力范围,在丐帮与海沙帮中立下了极高的威望,原海沙帮帮主张士诚与之相比已退出一射之地。好石桥一役,若非莫声谷拼死拦住了元兵,为义军抢得时间浮桥渡河,苏浙义军死伤更重。如今莫声谷下落不明,苏浙义军群情激奋,誓要为莫声谷报仇雪恨。
    宋青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张士诚会面,两人简单寒暄了两句,宋青书便开门见山地言道:“好石桥一役,你我两方义军俱是受红巾军拖累,方有此惨败。丐帮帮主莫声谷亦是我武当弟子,这件事武当派并武当义军上下绝不会善罢甘休。我意提兵北上,寻明教义军讨个说法,不知张帮主是何章程?”
    宋青书此言一出,营帐内即刻一片死寂。武当义军与苏浙义军遭此惨败,大伙俱是痛彻心扉。然而即便是最心心念念记挂着要报仇的吴燕山,他心中所想也不过是找出红巾军失期的真正原因,将那罪魁祸首带至战死的将士灵前,生剖挖心以为谢罪。他万万想不到宋青书只字不提查明真相一事,不是有所顾忌不愿深挖真相,而是根本不愿再听任何解释的理由或借口,只狠下心肠明教义军为好石桥一役付出血的代价。然而,宋青书若当真领兵攻打明教义军,那岂非同室操戈亲痛仇快?想到此节,吴燕山急忙倾前身,正欲开口劝解,坐在他身边的唐剑麟却忽然伸手压住了他的手腕。
    吴燕山惊诧地扭头望了唐剑麟一眼,唐剑麟却只沉默地微微摇头。吴燕山心思粗疏,有些事他还不曾看透。唐剑麟却知道,宋青书这段时日以来几乎没一夜能好好安睡。如果吴燕山曾见过宋青书负手望月的模样,见过他面沉似水的神情,他就会知道:不必劝,因为谁也劝不了他!
    张士诚刚愎自用,这两年莫声谷几乎将海沙帮的人心全揽了去,他自然所有不满。眼见莫声谷终于战死,他心中虽觉可惜,可也未尝不是松了口气。此次前来徐州特意将易天海留在苏州,为的便是顺利收揽苏浙义军的人心,不使莫声谷在军中威名更甚。如今听闻宋青书有意出兵讨伐明教义军,为莫声谷报仇,他已是有心推辞,目光一转,试探着答道:“莫帮主与张某相交莫逆,张某自然是要为他讨个公道!只是明教义军亦是以驱除鞑虏为己任,我等对明教义军兴兵,只怕这大义上……”
    宋青书却只冷笑一声,缓缓言道:“如今是有人扛这面天下大义的旗帜做那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事,今日我等相让一步,终有一日会被这所谓的天下大义逼得死无葬身之地。”
    张士诚闻言即刻悚然而惊,背上冷汗淋漓。这莫声谷岂不是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他赶忙起身道:“宋少侠一语惊醒梦中人!早闻宋少侠用兵如神,如此我苏浙义军上下听凭宋少侠差遣。只愿宋少侠为我战死的弟兄们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说着,便要躬身拜谢。
    宋青书却不要他拜,上前扶着他的胳膊沉声道:“晚辈年幼识浅,苏浙义军,始终是得由张帮主执掌方是妥当。战阵之上,只求苏浙义军令行禁止从旁配合,武当上下足感盛情。”
    宋青书把话说的这样明白,张士诚更是满面笑容,心情大悦。如今莫声谷已死,宋青书虽说是天下之望又用兵如神,可一旦领兵剿灭明教义军,他的所为便于大义有损。三大义军已去其二,将来这帝位……
    这一日,是至正二十二年三月初五,惊蛰。宋青书正式将武当义军连同苏浙义军的统领大权收归己用,此后十年,宋青书再未卸下这统兵职责,率领两方义军征战四方,将鞑子赶出中原,平定天下。
    至于在发帝王美梦的张士诚却是有所不知,他这一生终究注定与帝位无缘。张士诚长于民政不善征伐,天下安定之初,以军功论爵,也只得了一个伯爵的头衔。而他善于经营,积攒下大笔钱财,生活富足,得享遐龄。
    张士诚走后,陪坐在宋青书身侧的吴燕山、唐剑麟二人却只深深地沉默。过了许久,唐剑麟终于低声言道:“宋师兄,我知道我劝不住你。可这里发生的一切,我都会传讯回武当,教太师父和诸位师叔伯知道。”
    宋青书漫不经心地展了展衣袖,笑道:“理当如此。”
    “宋师兄,你究竟有何打算?”吴燕山见宋青书无动于衷,又忍不住补上一句。
    “等!”宋青书沉声道,“张无忌必然容不下朱元璋,朱元璋如今有红巾军在手,也绝不会再忍气吞声。”
    “所以,他们之间必有一战?”吴燕山忙道。
    “不错。”如今朱元璋刚拿下对红巾军的控制权,权位未稳,张无忌若还有半分头脑,便绝不会再做拖延,任由他坐大。宋青书不但猜到他们之间必有一战,更加明白这一战必然是在南四湖。南四湖位于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徐州正是扼要之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就不怕元廷会是那只鹰吗?”唐剑麟厉声喝问。
    宋青书神色轻蔑地道:“王保保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这个时候坐山观虎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说罢,他一掀帐帘走了出去。常飞云重伤在身,他还要去探望一番,张无忌与朱元璋的动静也要随时关注。待驻扎罗田的五万义军赶到,就是他出兵的时候了。
    宋青书走后,吴燕山与唐剑麟仍端坐在大帐中面面相觑,想到方才宋青书那副无所畏惧的模样,心里便发沉。他们与宋青书相处日久,如何不知武当的长辈对宋青书一向宠爱非常,唯有莫声谷方能管得住他。如今莫声谷已死,宋青书要做什么,怕是谁也拦不住了。两人沉默良久,终是异口同声地轻声言道:“若是七师叔还活着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吴燕山、唐剑麟,啥感觉?
    吴燕山唐剑麟:麻麻,师兄好可怕,我要回家!
    ☆、第174章 明教之侠
    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张无忌遣彭莹玉前往益都传召朱元璋与韩林儿,朱元璋借口韩林儿因韩山童之死忧伤成疾,而他本人又忙于抚恤红巾军将士不肯应召。彭莹玉对明教忠心耿耿,见朱元璋百般敷衍又阻他见韩林儿,已然心知他有破教自立之意。对这等叛教之徒本应是人人得而杀之,然而彭莹玉此行身边只有十数名明教弟子随侍,自然不是朱元璋手下红巾军的对手,只得忍气吞声尽快离开益都向张无忌复命。
    张无忌收到韩山童战死的消息便已离开总坛与驻守安徽的弥勒宗义军汇合,彭莹玉回来复命时他正向常遇春传授武功。然而常遇春虽说是一代名将,可于武学之道着实没多大天分。是以,张无忌教地口干舌燥,他却始终学地七零八落。常遇春如今已是三十有余,想起胡青牛曾断言常遇春活不过四十,张无忌不免忧心忡忡。
    常遇春与张无忌相识已久感情极深,见了他这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不由笑着劝道:“教主,胡师伯所言未必是真。”
    张无忌自己便是一代名医又熟知历史,哪里肯听常遇春的劝,蹙眉半晌终是拿定主意。“既然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常大哥都觉太难,不如试试太极拳?太极拳法随性平和,正适合常大哥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