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赴任凤翔 3喜雨亭记

类别:种田文       作者:依禾     书名:一点春皱——东坡暖阳
    一点春皱——东坡暖阳 作者:依禾

    第八章 赴任凤翔 3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1

    “老儿陈公弼!”苏轼怒气满面,气急败坏,高声叫骂。“他嫉贤妒能,心狭隘,非君子所为也!”

    我紧紧握住他气得发抖的手,轻轻抚其背,柔声劝慰:“好了,别气了,听话,乖!无论如何,气坏了身子都不值得!”

    这个陈公弼,名希亮,是嘉祐八年接替了宋选新上任的凤翔知府。这个老头长得又瘦又小,不苟言笑,整天黑着个脸,僚吏们都畏惧他,是出了名严厉的主,而且他做事雷厉风行,对属下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尤其是对苏轼,可以说是吹毛求疵了。

    苏轼自凤翔任职以来,工作上,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努力为百姓分忧解难,而且,实践证明,他不仅有才华,同时也有能力,其工作业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和同僚的好评。

    我们初到凤翔时,旱灾严重,百姓几乎靠天吃饭。苏轼急民所急,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出主意想办法,缓解旱情。他自己常常愁得嘴巴上火,吃不下饭。他祈盼上苍降雨解除旱情的急迫心情,从其诗文中处处可见。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至銵溪未明》)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憩翠绿亭》)

    一旦久旱逢雨,苏轼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专门请人在公堂北面建了一亭子,取名喜雨亭,并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抒发其欢快的心情。以至于到了现在,我们的儿子迈儿一见到喜雨亭,都会从地上捡来小树枝当香烛,有模有样地如当初他父亲祭雨般对着亭子祭拜一番,拦都拦不住。

    凤翔是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抗击西夏侵扰的前沿阵地。苏轼上任之后,多次上书皇帝,指出凤翔的重要战略地位,恳请必须“多方优裕其农”,还召集陕西民丁为义勇,加强边防。在减轻百姓负担方面,他也做了不少实事,如改革了“衙前之役”;主张“以官榷与民”,把生活必需品如茶、盐、酒等官府专卖交于民间私营,以增加百姓收入;还坚决主张免除百姓以前对官府的“积欠”,等等。

    他政治上的能力和作为,得到了百姓爱戴和同僚赞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位新上任的陈知府,对此似乎很是不以为然,甚至对苏轼打击压制。

    苏轼当年应试科举时所举科目为“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如今,他业绩显著,同僚们自然而然地称他为“苏贤良”,二十多岁的苏轼也很是受用,有点儿自鸣得意。可是,陈公弼上任不久,就把一个当他面称呼苏轼为“苏贤良”的小吏给痛斥了一顿,还打了一顿板子。

    苏轼自出道以来哪里受过如此屈辱?于是,他不顾我苦苦劝说,进行了反击。在不久之后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官府惯例的聚餐会上,苏轼公然拒不出席,挑衅陈公弼的权威。

    这陈公弼也非等闲之辈,他铁面无私,没给苏轼留一丁点情面,以不参加官府活动为由,当众扣罚苏轼八斤铜。

    虽然只有一千六百文铜钱,但是,罚钱事小,丢脸事大!

    苏轼当时已是天下名人,受到皇帝的器重,如今却受到一个小小九品知府的压制,如何不恼?简直要爆炸了!之后,心高气傲、年轻气盛的苏轼开始事事与陈公弼作对,甚至多次当面顶撞,让陈公弼下不了台。

    苏轼的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素来是闻名于众的,不苟言笑的陈公弼自然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二人的矛盾公开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陈公弼并不示弱,转而又改起了苏轼上报的公文。苏轼写的一篇篇绝好的公文,到了陈公弼手里,经过七改八改,最后是面目全非!

    如果说罚铜八斤是苏轼有错在先,只能吃哑巴亏的话,那么,这一次,苏轼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苏轼是什么人?当年应试“能言极谏科”的第一名!他公文写得好,连皇帝都赞誉他有宰相之才,文坛领袖欧阳修预言他必将“出人头地”。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写文高手,他写的公文却每次都被九品知府陈公弼左改右改,最后改得走了样儿,他能不暴怒吗?

    苏轼回到家中,破口大骂陈公弼,历数其种种劣迹,听得我也是气血上涌,中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食其血,尽其!

    看着苏轼满脸的铁青,颈部血管暴突,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我深深地心疼了!想他初来凤翔时的那种意气风发和奕奕神采,还有在宦海中历练两载积淀的自信与稳健,竟然在陈公弼到任不过数月就消逝殆尽了,怎不令人心痛?

    这还是那个活泼开朗、豪爽天真的苏轼吗?这还是那个正直真诚、赤心待人的苏轼吗?自结婚以来,我几乎没有听到过苏轼说别人的坏话,他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并泰然处之。可是,如今,我听到了,他的咒骂,而且,如此凶狠!

    我只感觉到揪心的痛!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苏轼?

    官场的黑暗?同僚的排挤?

    官场凶险叵测,稍不留心就会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甚至搭上命,相比之下,这点儿上司的刁难又算得上什么?

    自出道以来,苏轼少年成名,就名动天下;初出茅庐,就受到皇帝器重,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工作能力强,业绩显著,短短两三年之间,好评如潮。这本应是好事,事实证明了苏轼有真才实学,有治国安邦之才。可是,这对于天正直单纯、率天真的苏轼而言,真正是好事吗?

    人非圣贤!太多的好评,太过的顺利,只会助长人的自满情绪,不利于以后长久的发展。人生是漫长的,挫折不可避免,在凶险的宦海生涯中,骄傲自大只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早一些的打击,早一些的刁难,尤其在他事业蓬勃向上的顺境中,更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这种无端的刁难,更能磨练他的意志,更能让他早日成熟起来。莫非,这陈公弼是为了……?

    我不禁蹙眉深思起来。

    毕竟,苏轼格开朗热情,才华出众绝顶,又与人为善,品德端正,这些不能不让人喜爱,愿意与之交结;陈苏两家并无宿怨,而且还是老乡,同为眉山人;陈公弼本人绝非心狭隘之人,从其对待苏轼的态度与行为中可见一二。每次苏轼与陈公弼跳脚、公然挑衅,陈从来没有秋后算账、事后报复过;对于苏轼的公然顶撞,言辞中的尖酸刻薄,他总是坦然处之,从来都是公事对公事;在职权范围内,在工作上,他对苏轼挑三拣四,**蛋里挑骨头,但在工作之外,从不与之作对。他这一系列行径足以说明,此人心非常大度!那么,他为什么即刁难挑剔苏轼,又宽容忍耐苏轼,难道真的是为了……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第八章 赴任凤翔 3喜雨亭记在线阅读

    第八章 赴任凤翔 3喜雨亭记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