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写个十月总结,另外回复书友的两个高赞问题。

类别:其他小说       作者:吴未的书     书名:抗战: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写个十月总结,另外回复书友的两个高赞问题。
    十月目前还差一天结束。
    写这张感言的时候月票是3440。
    如果月票能够突破到4000的话,下个月保底更新字数为35w字,不算当月的加更。
    当然了,小作者也知道这几乎不太可能..
    下面回复书友的几个高赞问题。
    1,有读者反馈本书楚云飞所部的炮兵力量过于弱小。
    2,汤恩伯的形象是否符合真实战史。
    先说第一个。
    1935年,国民政府在武昌设立了陆军整理处,其炮兵整理部门将中央军和东北军的炮兵统一整编。
    可以用于野战的火炮仅有567门,其中还有110门前清老炮因过于而被淘汰,仅剩余456门可用火炮。
    即便是算上后续进口的德制火炮,国军的炮兵力量对于整个庞大的陆军数量而言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是网上名气甚高的“德械师”。
    实际上装备的数量也远远不足..
    尤其是火炮方面。
    这个此前也提过(113章)
    本书之中楚云飞所部装备的是晋造山炮,是仿制日军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
    楚云飞所部一共装备了8+6门山炮,也就是十四门,其中六门是缴获。炮三十团装备了十二门八十八毫米的野战炮,这东西属于淘汰的装备。
    阎老西的山西兵工厂也没有生产多少(一百四十多门,一百五十门左右),炮弹也是打一发少一发。
    当然了,工厂迁走之后,会恢复一些生产,毕竟主角也要用不是?
    至于为什么打了这么多场仗,缴获数量不多呢?
    第一,主角此前在山西打的是防御战,几乎没有可以打扫战场的机会。
    第二,主角的金手指的使用逻辑就是第一时间消灭敌方的高威胁单位,炮阵地,指挥部。
    第三,按照日军的作战习惯,即便是溃败,在无法带走重装备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将其毁掉,这点各国的部队基本上做法一致,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
    汤恩伯的形象是否符合真正的战史。
    我的回答是..书里面都是客观的描写。
    即便阳泉大捷、以及台儿庄之战之中出现了一些桥段,不符合部分书友的认知。
    但汤恩伯在南口、在山西抗战都是出了力的。
    其在台儿庄之战中畏战、保存实力也是事实,甚至做的比书里面还要过分。。
    在池峰城赶到徐州面见汤恩伯的时候,是汤恩伯和关麟征亲口承诺的立即支援..
    然后发生了什么.,.,书里面基本上也都写了个七七八八,不合适写。
    如果真的特别感兴趣的话,建议自行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