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90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执笔见春秋     书名: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90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务本坊。
    “父亲,刚得到消息,太子强开启夏门,出长安城去了。”
    房玄龄自然有自己的眼线安排。
    太子开启夏门这事,在有人通报大内的时候,也有人把消息送到相国府来。
    “父亲是已经把太子谋反之事,告之陛下了吗。”
    房遗直的话语中流露出几分惊喜。
    在他看来,太子这就是负罪出逃。
    唯一可惜的是,陛下怎么就没有在第一时间,把太子软禁。
    “没有。”
    房玄龄摇头:“原本我是准备上告的,然那宿卫统领李安俨,生性警惕,竟然察觉出不妥。”
    “先行派人,把消息传到东宫不说,在大殿上,更是意欲与我同归于尽。”
    房遗直闻言大骇:“这李安俨,安敢如此行事。”
    他没想到,父亲这趟前往大内,竟然如此凶险。
    房玄龄叹道:“他如何不敢,若被揭露同太子谋反,亦是死罪。”
    “先行灭口,还有保下太子的可能。”
    “我倒不是怕他行灭口之事,只是太子先行得到消息,当时我便猜测,太子极有可能强行离开长安,因而不敢直接上告。”
    “如今看来,我果然是没有猜错,现在太子离了长安,执意去说,就没了多大意义。”
    要告密,对于房玄龄来说,随时都可以,太子已被惊走,再去跟李安俨一换一,显然没有必要。
    房遗直问道:“那父亲明日,再去告知陛下谋反之事吗。”
    房玄龄摇头道:“现在不是好时候了,现太子有五千重骑,以太子秉性,若陛下这边稍有动静,则必然举兵造反。”
    房遗直不由道:“五千重骑虽是厉害,然行造反之事,如何抵挡朝廷禁军。”
    房玄龄道:“此事我在回来的路上想过,陛下得了消息后,自然会诏敕太子回宫,太子自然不会先行造反。”
    “而是急行军以至洛阳,占据东都,以洛阳之地,跟长安分庭抗礼。”
    房玄龄总领军务那么多年,对于军事战略自然熟悉。
    很容易就能分析出,太子如果造反,该如何行事,才是最为有利。
    至于太子会不会这样做,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在自己去大内,还没上告之前,听到一个模棱两可的消息,就果断逃离东宫,强行开城门去城外军营。
    这样的太子,在行动上是不会有拖泥带水,迟疑犹豫的。
    而陛下则不同。
    陛下哪怕是知道太子谋反的消息,也不可能直接就把事情确定下来。
    还需要经过审查,调查一系列事情后,才能定下太子谋反。
    这就是太子能够得到的时间。
    打这个时间差,太子急行军。
    洛阳那边肯定不会得到消息,一道太子教令下去,洛阳城门就会大开。
    取洛阳对于太子而言,不过是探囊取物。
    房遗直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道:“太子安敢这般行事。”
    话一出口,房遗直就知道自己说了蠢话。
    房玄龄轻声叹息。
    自己这个长子什么都好,也算聪慧,可就是在面临大事之际,心思不够镇定,容易慌神。
    房遗直问道:“父亲,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他现在有些看不懂了。
    太子现在夜逃长安了,可再去给告密谋反,不过是刺激太子造反。
    一旦太子占据洛阳,那必然是天下震荡。
    洛阳城高墙厚,加之五千重骑在手,想要拿下洛阳,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大战一起,则必然是生灵涂炭。
    房玄龄沉吟道:“欲谋大事,不可因小失大。”
    “我们不仅不能再上告谋反之事,反而要安抚太子,不令其行极端之事。”
    “须等到东征后,太子返回东宫后,再行定夺。”
    把整个大唐搅得一团糟,这不是房玄龄想要看到的。
    在那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房玄龄坚定的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历经千难万险,得以让大唐开国。
    为收拾破碎山河,为大唐的繁荣发展,房玄龄殚精竭虑,日夜操劳。
    可以说房玄龄的一生心血,都在这大唐盛世之中。
    他如何愿意,看到大唐动荡,战争四起的局面。
    所以等太子东征返回,打消太子疑虑后,再行告密之事,最为稳妥。
    窗外,夜色如墨。
    父子二人陷入沉思。
    ——
    太极宫,承庆殿。
    听到太子强开城门的消息,李世民下意识问道:“城外军营可是生了变故?”
    毕竟李世民不可能想到,就因为房玄龄深夜入宫的事情,太子就跑路了。
    也不知道李安俨这个宿卫统领是太子的人。
    正常来看,肯定是太子有急事要出城。
    他又没有限制太子出行,原本太子这几日就经常往返军营东宫,现在强开个城门,只能是跟城外军营有关系。
    “这,臣没听到消息。”张阿难也没想通。
    李安俨在一旁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
    看来陛下不会太过责怪太子强开城门的事情。
    李世民微微皱眉,语气略带责怪之意:“城门郎何故任由太子打开城门,若无朕的诏敕,以太子教令,如何能开。”
    ““朕赋予城门郎守卫城门之责,岂容他如此轻易被太子威慑。此事定要严查,若有玩忽职守之人,严惩不贷。”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无权夜开城门,哪怕是强迫,城门郎也应该坚守本分。
    城门之职,如此重要,遭受威胁就开了城门。
    若是别人也威胁一二,岂非也能轻易打开城门。
    城门可是长安城防守的根本。
    对于太子,李世民自然是以理解的心态去看待,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
    但对于城门郎,自然要问罪了。
    好在城门郎知道会有这个情况发生,所以在通禀的事情,就把事情原委详细的交代了上来。
    张阿难解释道:“城门郎原是拒绝为太子打开城门,后太子罢免了城门郎的官职,这才开了城门。”
    李世民不悦:“太子如何有罢免之权。”
    张阿难提醒道:“太子可行监国之权,陛下自从授予太子监国权后,尚且未曾收回,是以五品往下官员,太子可先行罢免,而后再由吏部审查核准。”
    李世民略微沉默。
    他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一直没有收回太子的监国权。
    监国权不是太子本身就有的。
    而是需要皇帝赋予或收回。
    按照正常的流程,如果皇帝出征或出巡,病重或无法理政,又或是其他特殊情况下,才会赋予太子监国权。
    李承乾十三岁,便被授予监国之权。
    李世民好游猎,经常出去打猎,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这就经常会出现太子监国的情况。
    李世民是比较喜欢玩的,有时候兴致来了,直接就出去了。
    又是赋予,又是收回,很是麻烦。
    所以前几年外出打猎后,李世民就没有收回太子监国权了。
    毕竟太子监国的时候,政务这块处理得不错。
    太子监国权,在唐律有明确规定,主要分为四大块。
    行政决策权,军事指挥权,司法审判权,礼仪主持权。
    而在行政决策权中,就包含了对五品之下官员的任免、赏罚。
    现在太子以监国权,对城门郎进行罢免,是符合大唐律法的。
    “太子倒是会钻空子。”
    李世民轻轻一句,就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也没想对太子有什么惩罚。东征在即,此时对太子责罚,容易影响太子在军队中的声望。
    李世民还是想看到太子在辽东战场上有些出色表现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继承者,也是个文韬武略具备的优秀皇帝呢。
    些许功劳,还不至于影响到李世民的权威。
    “太子应也是事急从权。”
    张阿难开口道。
    李世民点点头。
    对于这个说法比较认可。
    “阿难,明日你去趟城外太子军营,问问太子何故如此。”
    “身为太子,哪能这般枉顾律法,当要以身作则才是。”
    张阿难躬身道:“是,陛下。”
    在不涉及谋反的情况下,李世民对于李承乾,还是很在乎跟心疼的。
    一些小的过错,就是警告一番,基本上就完事了。
    在李世民的心里,太子还是很不错,很优秀的。
    犯一些小的过错,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用不着太过严苛。
    城门郎:???
    ——
    次日清晨。
    城外太子军营所在。
    今日操练取消。
    实行军演。
    所有骑兵尽皆披上甲胄,严阵以待。
    辅兵们则开始快速收拾行囊辎重。
    陈云超在太子的安排下,领三百骑,全副武装,直奔灞桥驿而去。
    大约半个时辰,大军便可随时开拔。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可容不得半点含糊。
    军中大帐内,各军情况不断上报进来。
    李承乾听取汇报的同时,也在等待长安城内的消息。
    但凡长安军队有所异动,那么李承乾就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急行军向洛阳出发。
    “殿下,城门正常开启,暂无异动。”
    贺兰楚石带了数十骑去探查情况。
    “再探。”
    “是。”
    又过一段时间。
    李德謇也回来了。
    他早上也带了些人出去。
    去往东宫跟内侍文忠接触,探听有关于长安城内军队,还有宫廷内的情况。
    “殿下,长安城内一切如常。”
    “再探。”
    “是。”
    军营的气氛有些紧张。
    李承乾略微松了口气,不过提着的心并没有放下。
    不多时。
    有一骑从长安城内直奔军营。
    带来了李安俨的书信。
    信中详细写了关于昨晚的情况。
    看完后,李承乾有些阴晴不定。
    随即把书信给旁边的苏定方看。
    苏定方看完后,沉思片刻道:“臣觉得,李统领并未是小题大做。”
    “而是房玄龄察觉到李统领给殿下通风报信后,这才放弃了上告之事。”
    李承乾问道:“苏将军的意思是,房玄龄手中,已经掌握了孤谋反的罪证?”
    苏定方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毕竟他是新来的,太子之前干了那些为谋反做的准备,他也不知道。
    想了想,道:“瘟疫之事,深夜入宫面圣,倒也是正常。”
    “然若只是瘟疫之事,房玄龄缘何连一时半会都不愿意等待,宁可扫了陛下的兴致,也要面圣?”
    “因此,臣断定,必然不只是上报瘟疫这般简单。”
    “房玄龄所言同州,宜州之瘟疫,也只是隐约有些迹象,不值得这般紧张。”
    李承乾点点头。
    觉得也是这个道理。
    “那就再等等消息吧。”
    按照惯例,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二凤在进行君臣议事。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李安俨在轮值了。
    所以如果房玄龄想要告密,是最佳时机。
    等到君臣议事后,再无响动,才算情况稳定。
    东宫。
    一辆辆马车正在聚集。
    内侍文忠安排着人员,从五雷堂不断把库存的火药包,一箱箱的搬上马车。
    这是目前最为要紧的事情。
    太子嘱咐过,这些木箱里的东西至关重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有任何闪失。
    也不可接触任何火源。
    “文内侍,我也要去吗。”
    向可有些紧张的问道。
    他没想到,太子东征高丽,还要把他带上。
    还以为太子出门后,能好生歇息享受一段时间。
    “这是殿下的交代,难道你要违令不成。”
    文忠语气不善。
    向可连忙解释道:“不,能为殿下效劳,是我的荣幸。”
    文忠面色缓和:“能追随殿下东征,这是你的福分。”
    “我想去还没这个机会呢。”
    “殿下能记得伱,说明对你很是看重,你随殿下去往辽东,要好生服侍。”
    “等到大胜归来,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向可一听,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至少他比华贯运气要好得多。
    给殿下制冰,结果运气不好,被人杀了。
    现在太子反而不在乎制冰法了。
    真就是白死了。
    看着一箱箱霹雳火,向可心中不免有些火热。
    虽然他还没有见识过这些霹雳火的威力。
    但如此之多,投放至战场上,必然是震天撼地。
    能亲眼见证,也是幸事。
    此时,一名小宦官小跑过来,在内侍文忠耳边低语几句。
    文忠听完,面色一变。
    当即召来一名卫士。
    “速骑马上报殿下,张内侍正在前往军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