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倾尽国力,与虏决战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乌有大仙     书名: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407章 倾尽国力,与虏决战
    大军走到岳州,胡一青赶来送别。他是步兵第五镇镇统,负责率部镇守湖南,屏护大军西翼。
    “一青,第五镇各部兵马部署到位了吗?”丹初与一青并辔而行,问道。
    胡一青是岑丹初的结义大哥,坦然说道:“还没有完全到位,但要紧的地方都已布好防御,足以防范敌人偷袭。”
    第五镇成立还不到半年,仍在加紧整编。好在第五镇以湘西土兵、大顺军余部、绿营降军、两粤新兵为主,略一整训就能投入作战。
    “你留镇湖南,主要对付两个敌人。首要是鞑子,也就是坐镇荆州的阿尔津。夔东、郧阳一带义师蜂起,阿尔津忙得手忙脚乱,无暇顾及湖南。李国翰一来,鞑子兵力增加,必会来犯湖南。这一点,你务必注意。”
    胡一青胸有成竹,说道:“李国翰麾下最精锐的就是汉军,战斗力不强。马惟兴常年在常德、湘西活动,熟悉地形,第十四协多湘西土兵,骁勇敢战,可保湖南门户。”
    “辰州、靖州一带的西贼,也得多加注意。眼下吴三桂统兵入滇,西贼必会回师守滇。辰州、靖州与贵州接壤,需早作谋划。”丹初说道,仿佛已经看到孙可望众叛亲离的模样。
    永历小朝廷虽然无兵无权,毕竟代表着大明正统。永历帝下诏宣布孙可望叛逆,号召天下兵马共击西贼,孙可望丧失民心,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某以袁宗第守辰州、靖州,第十四协多为顺军旧部,与西贼积怨已久。等孙可望败势昭彰,袁宗第即可统兵入黔,抢占贵州要地。”
    对这个部署,岑丹初是赞同的。略感遗憾的是,他先是策反李定国,接着又说服吴三桂入滇,与孙可望结下了深仇大恨。
    “因为伪封秦王事,孙可望与朝廷早已反目,今番又受此羞辱。我担心,一旦孙可望势穷兵败,很有可能会顺势投降吴三桂。”丹初说道,脸上不无忧虑。
    胡一青是云南人,亦密切关注着云南战局,说道:“吴三桂备受鞑子猜忌,军队带着家眷屯驻四川,做梦都想弄块地盘。他若能打败孙可望,若想在云南站稳脚跟,必会斩草除根,不会容孙可望活着。”
    “嗯,”丹初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清廷入关以后,战事十分顺利。多尔衮志得意满,重用汉军、绿营,把吴三桂,以及东江镇三王一公打发到了关外闲住。
    吴三桂等人备受冷落,在关外晾了一年多时间。他实力最强,最受清廷猜忌。
    直到李成栋、金声桓反正归明,南方出现了一波抗清高潮,清廷才不得不重新起用东江镇三王一公。到姜瓖反正时,满清京畿受到威胁,八旗无力平定,多尔衮才起用了吴三桂。
    吴三桂刚到西北时,粮草仰仗于陕甘总督孟乔芳。这位孟乔芳甚为干练,资历与张存仁相当,极受清廷信任。吴三桂已是平西王,要见孟乔芳一面,孟乔芳看人下菜,竟然避而不见。
    这其中的屈辱可想而知,吴三桂迫切需要一块稳定的地盘,亦可想而知。孙可望故旧遍及云南、贵州,如果兵败去投吴三桂,吴三桂必然猜忌。
    “国主,孙可望在云南搞营田制,得罪了无数地主。此番吴三桂进兵云南,必有地主起而响应。孙可望后方不稳,必败无疑。”
    丹初唤来冯加礼,说道:“老冯,云南那边还得早作谋划。派人到吴三桂那里吹吹风,孙可望这样的枭雄留不得。”
    冯加礼嘿嘿一笑,说道:“某亦有此意。若孙可望投了吴三桂,吴三桂驱使孙可望攻击我军,反倒不妙。”“这里面能做一篇大文章。最好能把吴三桂鼓动起来,让他反正归明,反过来击打鞑子。”胡一青有些兴奋,说道。
    岑丹初从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冷笑道:“鼓动吴三桂自有必要,但他是将门之后,不像我们都是刀里来,火里去,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这种富家翁最是瞻前顾后,珍惜富贵,断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吴三桂夺取云南之后,必会费力经营,立场不清不明,然后窥视天下大势,择时而动。一青,你为我镇守湖南,当此天下重地,不可对吴三桂期冀太高。”
    一阵江风拂来,胡一青仿佛清醒了不少,对道:“诺。”
    丹初换了个口气,神情也变得严峻起来,说道:“本藩率领虎贲、第四镇与鞑子决战,东西两翼务必要确保安全。东翼那边靠匡时的第二镇,西翼这边全要拜托老兄了。”
    胡一青胸有成竹,说道:“国主放心,兄虽不才,镇守湖南定无问题。”
    “就此别过吧。”
    “恭祝国主旗开得胜。”
    二十五日,中路军进至土门镇,在此收拢兵马,等待东路军步兵,并召开前敌会议。
    土门镇位于岳州府附郭巴陵县正东方向,有驿道通往蒲圻、咸宁、武昌。土门镇以东,有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龙窟山脉。龙窟山以东,又有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山,曰幕阜山脉。
    龙窟山与幕阜山之间是一段段狭小的山谷盆地,通山、崇阳、蒲圻、通城等县城就位于这些山间盆地中,形成了一条由湖北通往湖南的重要通道。
    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就牺牲于通山县的九宫山区。九宫山正是幕阜山脉的一座大山。
    东路军皆步兵,走得慢。第四镇镇统焦琏匆匆赶到土门镇,说第四镇先锋已逼近通城。但鞑子以逸待劳,借助山势构筑木城,层层设防,东路军面临的阻力很大。
    “无妨,”丹初胸有成竹,说道:“鞑子优势在于骑兵,我军优势在于水师、火器。中路军方向水网纵横,有陆水、金水、陆水湖、大岩湖、黄盖湖、西梁湖等,不利于骑兵驰骋。
    “此番进取武昌,西路水师先入长江,扫荡鞑子战船,廓清长江江面;中路集中三协亲兵,火器精良,走陆道突破鞑子防线。西路、中路既能成功,通山、蒲圻一带的鞑子受到威胁,自然退守武昌。”
    “善,”焦琏说道:“国主庙算无遗,此战破敌必矣。”
    “此次对武昌用兵,我军共动员了四镇兵马,再加上抵抗大西军的第三镇,共有五镇兵马参战,堪称倾尽国力,与虏决战。
    “事成,我军可顺江而下,先取金陵,再取江南,半壁江山尽归我有。事败,不仅湖广、江西有失,就连粤西都有可能受到丢掉。
    “诸君用命,奋力杀贼,不破武昌,誓不罢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