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幕后黑手现身,江南徐家的野望
湖州府,长兴县,徐家祖地,东山秘境。
上百名神色惶恐的少年,被一队凶神恶煞一般的徐家死士拖到一座黑红色的祭坛上,随即将他们的头颅斩落,喷涌而出的鲜血,被这座诡异的祭坛吸收一空。
“嗡嗡……”
这时候,悬浮在这座约有九丈方圆大小祭坛上空的一座九彩宝塔,蓦然发出剧烈的震颤轰鸣,随即一道浓浓的龙形黑红色烟雾从塔内冒出,然后散去无踪!
“哈哈哈……”
当代江南徐家的家主徐本高,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在兴奋得哈哈大笑,满脸通红,“好好好……”
“这实在是太好了!”
“我们徐家夺取自于家藏匿的先天极品神器昊天塔,历经数代人想方设法的去搜集大明皇家血脉子弟来血祭,终于抹去了朱家太祖留下的血脉传承印记,让它成为了一件无主神器!”
“于谦,你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你诱导石亨,阴谋合作,刻意盗取的大明国运神器昊天塔,最后会为我们徐家做嫁衣吧?”
为了真正的获得这件气运神器昊天塔,他们徐家可谓是付出了千年的努力,想方设法将其中蕴藏的朱家太祖留下的血脉传承印记,持续暗中收集了上万名朱家旁系那些落魄的后辈子弟,使用他们来血祭诅咒,终于在今天得偿所愿!
徐家可不是一般的世家大族。
从嘉靖年间开始,在首辅徐阶时期,一度成为了大明第一豪富世家。
以徐家祖地长兴为核心,整个浙江湖州近半的土地,都是徐家的。
当今的江南各个大世家之中,徐家与谢家号称是江南唯二的超级大世家。
在叫门天子朱祁镇时代,文官代表于谦使用特殊的阵法手段,成功盗走了大明皇朝的镇国神器昊天塔,使得皇权迅速没落。
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在土木堡坑杀大明皇朝的数百万精锐战兵后,得以翻盘掌权,恢复了大宋皇朝时期的皇室与世家共天下的盛况。
然而百密终有一疏,在嘉靖年代,于家的最大秘密被首辅徐阶发现,以他的手段迭出,这件先天极品神器自然落到了他的手中。
在经过各种实验后,终于得出了磨灭昊天塔内朱家太祖神魂血脉印记的方法,为期千多年的血祭计划随即展开,直到今天终于如愿。
大明朱家虽然享尽了荣华富贵,但这是指那些亲王级的朱家嫡系子孙,那些旁系的后辈子孙,虽然同样是太祖血脉,相当一部分人却过得十分的凄苦。
这一类的朱家子孙,即便是每年失踪几十上百人,也不会引来关注。
这就使得徐家的血祭诅咒行动,得以一代代的顺利进行。
“咄!”
片刻之后,那座被血祭诅咒的大明国运神器昊天塔,在被朱家血脉诅咒磨灭了最后一丝血脉印记后,徐家的当代家主徐本高大步上前,逼出了自己的一滴本命精血,使用神念包裹着,开始对这件先天极品神器进行认主操作。
没有任何的意外,约一刻钟后,这件特殊的气运神器,化作一道流光没入徐本高的神海之中,成为他的本命神器与徐家的镇族神器。
“恭喜父亲!”
徐家嫡系大公子徐念祖,欣喜若狂的上前一步,恭声道贺道,“如今这件先天神器已经为我们徐家所有,底蕴与族运必然暴增,今后我们徐家飞快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或者是徐家的庞大气运庇佑,他们父子二人,皆是天骄之姿。
尤其是当代家主徐本高,在十余年前,借助徐家的海量顶级修炼资源,已经突破到了五级巅峰修为。
“哈哈……”
千年的夙愿得逞,将昊天塔顺利炼化的徐本高,忍不住再度哈哈一笑道,“祖儿,我如今本命神器入体,这件神器的反哺开始,突破的气机涌动不已,需要立刻闭关突破六级境界。”
“在我闭关期间,徐家的诸多事务,就由大族老辅助你来负责。”
“我们徐家的飞鹰卫,可以正式在家族中筛选人手来组建了。”
“家族夺自于家的御兽法决,也可以传授给入选的飞鹰卫众人,尽快将这支必将成为我们徐家底牌的暗卫大军训练出来!”
他的面色凝重,接着叮嘱说道,“我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江南谢家的嫡系大公子谢佑明,已经在三月前悄然突破到了六级初期境界!”
“哼哼……”
他冷笑一声,“谢家族运爆发又能如何?我们徐家也不会落后!”
“如今气运神器昊天塔到手,他们谢家今后拿什么来与我们徐家相提并论?”
这不是徐本高在自吹自擂,而是在实话实说。
在刚刚炼化了本命神器昊天塔后,他立即得到了这件气运神器传来的信息。
这件本命神器,居然早就被朱家太祖解除了全部的八重封印,不但攻击力超强,可以用来镇压气运,而且可以通过杀敌人来夺运!
“怪不得大明太祖能够一路顺利崛起,以一名放牛娃的身份逆袭,最后夺取了华夏九州,一举登顶!”
“有着这件神器的本命神器昊天塔在手,我们徐家未尝不可复制大明太祖的成功之路!”
何况有着沉淀了数千年的徐家海量人力物力作为底气,他这么想也是十分正常,可不是在大言不惭。
飞鹰卫是一支徐家正在筹建的特殊超级兵种。
在数百年以前,先祖徐阶与鞑靼部落大量合作,对方送来了两对金鹰雏鸟以表明诚意,以获取大明皇朝的物资交易援助。
对于这几只金鹰雏鸟,徐阶极为重视,立即把它们送入长兴祖地秘境,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培育繁殖。
有着徐家的海量资源供应,如今已经繁衍开来,形成了一支顶级灵鸟金鹰族群,数量足有三百多只。
其中炼气境的金鹰有六十六只,其余的皆是三级灵鸟。
这些大金鹰都已经被驯化,为徐家打造大明皇朝首支空军精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家拟定的金鹰卫,由百名炼气境核心族人高手与两百多名家生子天才组成。
一旦正式的组建成军,足以成为徐家的最强底牌之一。
为首的两只金鹰首领,在一年前已经顺利突破到了六级初期,成为了徐家的底气所在。
估计即便是李定国,也想不到徐家居然会有一支即将成型的空军!
不得不说,能够成为当今南明皇朝两大超级世家之一的徐家,其底蕴深不可测,要远超大明皇室。
“祖尔,稍等一下。”
见到好大儿徐念祖正要领命离去,徐本高叫住了他,接着警告说道,“我已经得到了家族暗卫的准确情报,那盘踞在会稽、九江的谢家,有一支潜藏的虎卫骑兵,数量同样有三百余人。
“这支谢家虎卫,比起我们徐家的飞鹰卫组建的年月要长久很多,战斗力极其可怕。”
“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祖儿你要处理好与谢家的合作关系,尽量不要得罪这个盟友。”
同为江南顶级世家,徐本高自然清楚延续了万年之久的天下第一家族谢家的可怕。
谢家虎卫,是一支以华南黑风虎为坐骑的精锐强军。
那支黑风虎族群,全是由炼气境虎群组成,如果不是自家的金鹰有空中优势,金鹰卫是比不上对方的。
在自己没有成功炼化本命神器昊天塔以前,徐家方方面面比起谢家要差了不少。
当然,如今昊天塔在手,徐家已经不惧对方了。
但是双方的合作大于竞争,互相之间的利益纠葛极深,这种根深蒂固的默契,还是继续维持下去为好。
“是,父亲!”
徐念祖躬身领命,兴冲冲地离去。
先祖的千年谋划,如今一朝得逞,他现在别提有多高兴了。
等到家族的金鹰卫正式成军,呵呵,那谢家识相一点也就罢了。
如果敢于徐家针锋相对,无异于自取灭亡!
……
金陵皇城,修缮一新的乾清宫书房,崇祯皇帝刚刚批阅完毕奏折,突然心头一痛,体内的气血一阵翻腾后,身体顿时感到虚弱疲惫之极。
自从永乐大帝归天后,其子孙后代的资质一代不如一代。
尤其是朱由校与朱由检兄弟,自身的修为被死死的卡在三级巅峰,再也无法寸进。
刚刚他明显的感到,已经随着朝廷迁徙南下金陵的国运金龙,瞬间虚弱了三成不止!
崇祯皇帝不清楚的是,这是刚刚徐家的家主徐本高,血祭大明皇朝的镇国神器昊天塔成功,将其炼化成为了本命神器,夺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大明皇朝国运所致。
此消彼长之下,本来就日益衰弱的大明国运,可以说是奄奄一息,崇祯皇帝也避免不了受到气运的反噬。
“陛下!”
新任的秉笔太监王承恩见状脸色大变,连忙飞身上前,扶助了身形摇摇欲坠的崇祯皇帝,“你这段时间操劳国事,要保重龙体才行!”
看着两鬓发白的崇祯皇帝,王承恩心痛不已。
光是以勤政来说,崇祯皇帝绝对能排进大明皇朝有史以来所有帝君的前三。
但是偏偏生不逢时,即便崇祯皇帝如何的努力,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皇朝日益衰落,心有余而力不足。
“哎!”
“国事多艰,朕又如何敢懈怠?”
崇祯皇帝喝了一盏千年参茶,总算是恢复了一些心神,想到复兴军的威胁,以及朝廷愈演愈烈的乱象,禁不住在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刚刚感到一种无比重要的东西,突然失去了一般,不由得在忧心忡忡,“大伴,大明皇朝如今江河日下,朝中的文武大臣离心离德,这到底是怎么了?”
“朕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啊!”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大明皇朝上上下下越来越糟糕,没有半点回暖的迹象。
“这样下去,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朕才能回返北方京城?以告慰列祖列宗?”
他坐在龙椅上,思来想去,只感到一阵的头痛欲裂,却毫无头绪。
刚刚批阅的奏折中,有提到了复兴军已经收复辽东,将皇太极的后金鞑子残兵败将驱逐离开,退避到了高句丽王朝境内的消息。
这就让崇祯皇帝在震惊之余,愈发的想不通。
那李定国究竟何德何能,在攻占了黄河以北的辽阔地盘后,紧接着轻而易举的夺回了辽东!
大明上下畏之如虎的后金一族,在李定国的面前,连一只病猫都不如!
传闻中,李定国今年也才十七岁罢了。
一名乞丐出身的孤儿,这六七年来的所作所为,让自命不凡的崇祯皇帝望尘莫及!
每当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一阵的气闷,想要吐血。
好在那些对朝廷阳奉阴违的世家大族、官绅,在复兴军带来的灭顶之灾逼迫之下,不得不拿出了大量的钱财物资,方能勉强的将大明皇朝支撑到现在。
否则的话,连军饷都发不了的大明朝廷,估计已经被李定国灭亡了,根本撑不到现在的南北对立局面。
“陛下,那李定国不可能一直这么走运,凡事处处顺利的。”
王承恩安慰崇祯皇帝说道,“从他开始组建复兴军,至今也不过是六七年时间,即便是他再有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根基底蕴不足是硬伤。”
“如今朝廷的世家大族、官绅,都不想自家身死族灭,慷慨解囊,凑集海量的钱财物资,倾力打造出了江南四镇大军。”
“以每一镇大军一百五十万将士来计算,就是六百万大军。”
“加上原来的数百万官兵将士,称之为千万大军也不为过。”
“这足以挡住未来的复兴军南下了。”
为了安慰崇祯皇帝,王承恩专挑好听的说,“等到那李定国上升的势头停滞下来,我们大明皇朝未尝不可收复北方大地,重新入驻京师。”
王承恩与崇祯皇帝一样,久居深宫,根本不清楚大明皇朝境内民不聊生的境况,所以底气十足。
他与陛下如今看得到、听到的,都是朝中的文武大臣在不停的忽悠罢了。
表面上看起来,南明皇朝倾力打造出了千万大军,然而其中真正的精锐少得可怜,估计连百万都不到。
即使是这百万精锐,大部分也是由那些官绅的家丁、护卫组成。
如今南明皇朝面临的严峻局势,远超他们两人的想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