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专政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快淹死的鲤鱼     书名: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专政
    徐旻沉吟片刻,随后点了点头:“儿明白,稍后就启程前往清河任职。”
    “去吧,记住了,如果真的失败就老实一点,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我们与那王氏不同,我们有底蕴,只要在清河的势力没丢,就依然能东山再起!”
    徐铭虽然已经下定决心,但还是想要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毕竟世人徐氏上百年的心血,绝不能就这么葬送在自己身上。
    河南主脉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只要徐博还是三公一天,他们就依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目前,大汉唯一能称为世家的其实只有徐家,无论朝堂地方都拥有几乎垄断的势力!
    清河的豪强势力都或多或少和他们有瓜葛,两徐一直以来都是豪强势力的领袖,资源影响力都无比可怕,就算是退出长安,在地方也依然拥有不小的力量。
    所以只要退往清河,这些家伙就不敢杀绝,河南那边就更强大了,景侯这个爵位的代表性意义跟关键。
    武帝昔日曾降下圣旨,景侯爵封地永不削减,永不撤销,后世子孙鲜有违背。
    可以说这个爵位已经不算是爵位了,而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太学、功臣等诸多势力,一旦动了就会起连锁反应。
    朝中一般也是至少保留九卿之位,给徐贞徐恭这些先祖点面子。
    底蕴远不是分出的支脉能媲美,这也是徐贞一直简单维护刘氏的愿意,他们已经和大汉深度绑定。
    只要大汉不灭,就一直能有一席之地,家族在中央的影响力延续,徐贞那边也就不会判定为失败。
    此乃他在前面八世总结出的经验,脱离大汉很难有切实保障,一直匡扶延续汉室就不同了,虽然后面也会灭,但毕竟徐家已经让仁至义尽了。
    到时后世君主也会更加信任,徐贞也选了一个相当好的自立时间,那就是蒙古人崛起那段时间,简直就是名正言顺的登基。
    还不怕人设崩塌被天下人诟病,简直一举多得。
    过了一段时间,皇帝的圣旨果然下来了,命徐旻为清河太守,即刻前往任职。
    这次王凤没有阻拦,因为他根本拦不住,清河…甚至说冀州本来就是徐家的天下,他拦着又有什么用?
    无法就是让他们更加名正言顺罢了。
    顺带一提,冀州刺史也姓徐,是徐南的幼子,太守郡丞县令这些父母官也大多是徐家门生。
    势力无比可怕。
    大汉第二豪族可不是吹出来的。
    徐旻离京的三日后,徐博的次子也被王凤表为荆州刺史、镇南将军,半月后启程。
    这就是在示好了,告诉河南徐他不想死磕。
    这些好处徐博也没拒绝,照单全收,那边徐铭也在不断抗衡着王家势力,两家各忙各的,互不干扰。
    河平三年,冯野王被诬陷贪污,移交尚书台处理,一时间天下震动,这位德高望重的外戚突然下狱,原因是什么不言而喻了。
    看来王家还在行动。
    如今王氏外戚势力已经强到可怕,河平二年,刘骜封王凤的几个弟弟为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天下皆叹,也就是著名的一日五侯。
    此次事件之后,外戚的势力大涨,王氏专政的局面马上就形成了。
    虽然说这五侯之间并不团结,其从属和门客相互攻伐,但却以大哥王凤马首是瞻,依然无法制衡王家膨胀的权力。
    反观徐铭这边就相当不顺利,他的御史大夫已经丢了,被刘骜千为前将军,实权所剩无几。
    家族的势力也逐渐向地方和边疆集中,明眼人都知道,徐家落败,王氏专权几乎是定局了。
    谁来都没用,除非高祖附体,要不然根本压制不住。
    根据冯野王受贿一案,朝廷召开了朝会讨论,毕竟是一位当朝的九卿,德高望重的昭仪之兄,昔日元帝的宠臣。
    “陛下臣以为受贿一事,乃是赤裸裸的污蔑!冯野王的才德天下有目共睹,怎么可能会做此等不耻之事?”
    “何况此案也太过蹊跷了,难不成大将军一句话就能处死一位九卿?倘若真的如此,那么天下究竟姓什么,是姓王,还是姓刘?”
    前将军徐铭的态度当然十分果决,那就是和王氏硬刚到底,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污蔑。
    在大汉,其实官员都没必要贪污的,他们自己的土地已经足够挥霍的了。
    特别是河南徐氏那边,富可敌国,累钱亿万,拥有的财富最为惊人,当年石显敛财几十年,都没积累到如此地步。
    刘骜沉默,现在局势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真以为他愿意搞出一日五侯这种情况吗?逼不得已罢了。
    王凤权力太大,甚至能裹挟他做出决定。
    “陈将军此言差矣,尚书已经将弹劾的证据全部准备好了,证据确凿,由不得不信,就算是圣人都可能一时鬼迷心窍,更何况是他呢。”
    “若是不处理,将我大汉的颜面置于何处?将陛下的颜面置于何处?”
    王凤义正言辞道,好像自己是什么忠臣一般。
    这确实是他一手策划的,目标即为彻底孤立徐铭,等只剩下他一人时,再出手。
    搞徐家人不能像搞其他人一样,陷害没有用,太学无数大儒大贤等着辨经,在这种波涛汹涌的舆论面前,即使是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都不能无视。
    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渐边缘化,让他自己辞官,如此才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儒家可是很在意这种东西的。
    “呵呵呵…”徐铭冷笑一声,淡然道:“我之祖先,圣师徐恭有言,凡公卿、贵胄犯罪,若非叛国谋逆皆不能草率定罪。”
    “如此这就是不合适的。”
    王凤眉头紧锁,沉声道:“圣师何时说过这种话?还请前将军莫要信口雌黄,这可不得乱编胡造!”
    他早就将圣师的经典全部倒背如流了,从没有见到过这句话,圣师不可能说指代性如此高的句子。
    当真是厚颜无耻,连这种话都编的出来!
    “我家字有祖训,怎么难道老祖宗为后代留下一个告诫都不行了?”
    徐铭用出了最无赖的办法,毕竟徐恭生前说了什么话谁能记清楚?反倒是自己后代的谈论才更加可信。
    这种说法太学是认的,之前徐晔就曾用过这个办法规劝康帝。
    康帝刘据没有丝毫反驳的余地,只能乖乖自省更改。
    “你…你……”作为圣师徐恭虔诚信奉者的王凤绷不住了,多年以来第一次露出这种表情,表情和和吃了屎一样难看。
    他居然没有办法还嘴!
    这种话太学一认可就没有办法了,如今这个时代,徐恭的影响力非常可怕。几乎他说的话就是神谕,就是法律!就算反驳也不能彻头彻尾的否决,最多就是更改一部分,要不然会被太学生指着鼻子骂的。
    连做官都做不安稳,皇帝亦是不行,这也是继天人感应后,又一个限制皇权的方法。
    “好了,既然老景侯都这么说了,这件事就可以网开一面。”
    刘骜暗自窃喜,果然能治王凤这个家伙的就只有死人了,对于儒家来说,反对徐恭更是大忌。
    之前他们就没少用这种办法为自己牟利,这下被反噬也正常。
    “也罢,既然如此臣赞同免除冯野王死罪。”王凤实在没了脾气,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然,毕竟犯罪的事实摆在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臣请求将其贬为琅琊太守,去地方赎罪。”
    既然杀不了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只要赶出长安,让他无法接着帮助徐铭就还算能接受。
    到时候这家伙孤立无援,早晚也要乖乖辞职,没了这个绊脚石,自己掌握朝政就是相当顺利的。
    “就依大将军。”刘骜默默点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王凤让这么大的步,还真是前所未有啊。
    “陛下,既然这件事解决了,臣还有其他的要提。”徐铭接着说,他打算殊死一搏了,要不然自己后面肯定会被排挤。
    到时候想反抗都没用。
    前将军最起码还是有辅政之权的,等到了墙角旮旯的虚职,就完全插不上话。
    “讲。”
    “陛下王凤这个大将军名不副实!根本没有担负起治理国家重任!关中流民上百万,农民起义更是无比频繁,如此窘境皆是拜那王凤所赐。”
    “为了我大汉能传承下去,臣请求将王凤迁为车骑将军,这大将军之职可以暂时不设,将权力分出,依次分给丞相和大司马。”
    “这样陛下也能了解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徐铭打算来个釜底抽薪!但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高估来如今皇帝手中的权力!
    削去王凤官职哪有那么容易,如果真的是有个理由就行他早就做了,哪还需要等到现在尾大不掉呢。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如此局面是我大汉积病已久才导致的,大将军已经做了诸多努力,倘若没有大将军,我大汉恐怕早就步了那暴秦的覆辙了!”
    “是啊陛下,您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废黜大将军的官职,天下人定会因此而寒心的!”
    果然此话一出,引起了群臣的激烈反对。
    这就是刘骜顾忌的地方,王家对朝廷渗透的太深了,上到九卿,下到地方太守县令,几乎都是从属王家而出的。
    五侯的势力也只是各自为战,实际上以王凤为主。
    刘骜闭上眼睛,他干嘛要上这个朝会,是自己的男宠不香吗?非要来置这个气,完全孤立无援。
    设计到王凤以后,几乎所有大臣都和他对着干,朝会还怎么进行下去。
    唯独不隶属王凤的就是以徐博为首的中立派,但可惜中立派为人低调,除非动摇国本的大事,要不然都是装听不见。
    刘骜根本就不能用。
    唉…难道大汉朝上百年基业,就要毁在自己的手上了吗,不甘心呐……
    眼见群臣反应如此剧烈,徐博绝望的后退,皇权居然已经沦落至此了吗。
    罪魁祸首王凤笑了笑,这才出言说道:“如果陛下真的这么想,臣可以马上辞官,如果陛下有恰当顶替人选的话。”
    这就有点威胁的意味了,除我之外没有人可以胜任这个位置,你看看众臣也不会同意的。
    “不,不,他们说的对,大将军乃国之栋梁,朕之徐子符也,何必要退缩呢?”
    刘骜也是赶紧秒怂,都这样了还有他拒绝的余地吗。
    徐铭双眼紧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背影颇为孤寂落寞。
    ………
    这次冯野王的命被保了下来,但同时也被排挤出了京城,贬到了徐州的琅琊任刺史。
    这几乎就和重返朝廷无缘了。
    徐铭的动作也开始逐渐变小,不是他放弃,而是手中的力量越来越少,那些人纷纷转投到了王凤或者五侯门下,以图更好的发展。
    最后的抵抗者放弃,王氏外戚成功取代了当年的徐氏,独霸朝堂,无人敢出其左右。
    甚至就连皇帝都需要让步才行。
    刘骜也是直接摆烂,带着自己的宝贝男宠张放吃喝玩乐,大肆挥霍,俨然一副昏君之相。
    太后王政君得知后非常气愤,随后联合王凤王根等人,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出了京,但皇帝依然极其留恋,屡屡将其召见回来。
    于此同时,王凤为了更好的弄权压制徐博,就促成了著名“绥和改制”徐,分散三公的职权,其实就是削弱丞相的权力,让三公拥有各自的分工。
    这对徐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能管理的点就越来越少,反而是王氏外戚的势力越来越壮大。
    阳朔元年,前将军徐铭就此辞官,告老还乡,清河徐氏在长安的势力被统一清算纷纷贬到地方。
    他也是想开了,队友太废物,索性就把一切交给时间吧,有兄长徐博撑着,自己无需太过担心。
    就退到地方,好好经营基层,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朝廷也下诏令,命徐铭三子领东郡太守,意为相应的安抚敲打,告诉徐铭认清现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