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燕云十六州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风天玄     书名: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第141章 燕云十六州
    唐朝,贞观年间。
    虽然并不对宋朝抱有太多好感,但李世民等人看到燕云地区就此割让,也同样不满。
    “辽太宗确实对辽朝意义重大。”这点他们承认,毕竟辽朝在此时得到了燕云,“但是他说什么石敬瑭‘识量深远,真国主也’,不过是因为石敬瑭让他们获得燕云而已。”
    石敬瑭算什么?就算他确实征战有功,但他的行为已经让他先前的功劳全部消除掉了!
    而且,想要当皇帝,这没什么,可你的皇帝确实被耶律德光“册封”而来——除了属国外,哪家正统天子,是被他国皇帝册封?
    不提什么胡汉之别,只石敬瑭的皇帝之位并不是自立,而是被他国天子册封,就足以将他的“皇帝”头衔等同于低于其他皇帝!
    【而在张敬达被围的八十多天里,李从珂并不是无动于衷,相反,作为确实征战过的人,他对于战况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在收到张敬达被围前的求援后,李从珂就立刻调动兵马,令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率军屯河阳(河南孟县),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率军趋榆次(山西榆次),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率军出代州(山西代县),耀州防御使潘环率兵出慈州(山西吉县)、隰州(山西隰县)。
    但他也清楚,这些人中并不一定会全力救援,于是又自己亲率三万兵马,出洛阳,往河阳奔赴。
    到河阳后,李从珂又命枢密使赵延寿率兵两万到潞州(山西上党)督战,又命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以赵延寿、范延光为河东道南面、东南面行营招讨使,想要形成犄角合势,以解晋安寨之围。
    想法很好,但是他的将领们却不是这样想的。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赵德钧,以及他的养子赵延寿。】
    (五代十国时期怎么回事的生不出孩子啊,怎么多养子)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疑惑和迷茫:“所以,这又是养子?这个五代十国,到底有多少养父养子?”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对这一串的养子也麻木了,只是顺口开始聊这父子俩的想法:“怎么,这赵德钧两人也想要找辽太宗获得支持,登基称帝?”
    嗯,还真有可能。谁让这后唐看起来就是一盘散沙、一片混乱。
    不过,假使当真如此,耶律德光最后答应赵家父子的可能性也不算大,毕竟,赵家父子能给出比石敬瑭的燕云十六州还好的回报吗?能比石敬瑭还豁得出去,事耶律德光为父吗?
    “不过,如果还有人选择向辽朝借兵,那也说明此时的辽朝在中原眼中并不是什么完全无法抵挡的大患。”最起码,在这些人眼中,与契丹辽朝给自己带来的威胁相比,中原王朝的力量带来的威胁要更大。
    这岂不是更加证明了,辽朝在后来的发展中进步有多大吗?
    独孤伽罗见这个话题算是结束,就转向了另一个话题:“李从珂自焚而死,那他是在河阳交战后,见无力回天所以自焚?”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看到这几段内容,猛然一震。
    他的第五子近日诞生,按照排辈,名字的第一个字应当是“德”,而他先前的几个儿子分别叫做赵德恭、赵德隆、赵德彝、赵德雍,这个儿子他想了半天名字,本来还想给他一个“钧”作为名字中的第二个字……
    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其他字也很好,没必要非得来一个钧。
    【赵德钧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联系耶律德光。
    在李从珂命他驰援张敬达的时候,他想要的是并掉范延光在辽州的两万兵马。李从珂怎么可能答应?他断然拒绝,并且对赵德钧的警惕拉到了最高,随后就催促赵德钧出兵。
    随后,赵德钧父子俩确实出兵了,但在野心和对李从珂向自己下手的担忧下,赵德钧和赵延寿决定向契丹派遣使者,送上了厚厚的财物,请求耶律德光出兵帮助自己登基称帝,并且许诺石敬瑭依旧可以镇守太原。
    耶律德光心动了吗?有的。
    但,听到这个消息的石敬瑭深感恐慌,急忙派桑维翰到耶律德光面前哭诉,痛陈双方的约定、以及石敬瑭许出的厚礼,加上赵德钧给出的条件确实不够诱惑,于是耶律德光最终拒绝了这份请求。
    此时,晋安寨的后唐军队终于到了极限。
    粮草援助断绝,军心动摇,副招讨使杨光远杀张敬达,率领诸将出降。】
    汉朝初年。
    吕雉不由道:“这赵德钧父子联络契丹的时机还真是恰到好处。”
    此时联络,正好是石敬瑭已经被册立为帝,又和耶律德光确认过一遍耶律德光出兵的报酬之后。
    这时候传来赵德钧父子请求契丹出兵的消息,既不会由此断绝掉耶律德光和石敬瑭双方的联盟,又会让石敬瑭更有紧迫感——想要趁机称帝的不止你一个人,想要契丹出兵帮助的也不止你一个人。
    契丹,在这时候,可是相当抢手的好助力!
    如此一来,石敬瑭就更不敢在许诺的厚礼上动什么心思。他只会生怕自己的条件不够优厚,让耶律德光弃他而去。
    “所以,赵德钧这对养父子,最后是归降契丹了吗?”刘邦对于赵德钧最后的结果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是现下占据主导权的明显是耶律德光,而契丹又有接收中原政权的降臣并继续任用的先例——韩延徽不就是一个例子。况且,中原地区战火不断,契丹反而相对平稳。而燕云地区本就紧挨契丹,自身又是各方势力交战重点。若是耶律阿保机好耶律德光的政策差不多点,燕云地区的普通人难道不会想着迁到契丹吗?
    【晋安寨就此被破,耶律德光和石敬瑭自然要继续南下,彻底消灭李从珂。
    而接下来的目标,正是屯驻在团柏谷(山西祁县东南),按兵观变,逗留不进的赵德钧父子。
    收到契丹和石敬瑭南下的消息,赵德钧父子根本没有交战的打算,而是决定直接遁逃——但他们跑是跑了,却没有整顿好军队,一时之间,军中人心惶惶,为了逃跑自相践踏、丢盔弃甲、死伤万计。
    这样的情况,赵德钧父子自然没能跑多远。闰十一月十五,契丹发现赵德钧父子逃遁,随后连夜追击;十六日,契丹主力通过团柏谷,祭祀天地;随后,赵德钧父子就被追上,最终投降契丹。
    随后,耶律德光的大军就停留在潞州,派了五千人随同石敬瑭继续南下到洛阳。
    李从珂见此,退回洛阳,杀掉了耶律倍后,全家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自此,耶律德光想要的报酬终于兑现,十二月初,在分赏完战利品后,耶律德光派使者将消息传给述律太后,随后在初六开始班师回朝。】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赵德钧父子是不满的:“燕台大族,又与主君有亲,却不能忠仕一方,又不能明确自身,实在不能干蛊。”若是赵德钧心中存了另立之念,又因战败归降契丹,还属于五代十国的常态的话,那赵延寿跑去哄骗后晋石重贵等人的话,就是纯粹包藏祸心。
    虽然严格来说,赵延寿也只是努力完成此时的君主耶律德光发布的任务,并想要借此获得成为中原皇帝的资格,但赵匡胤他就是带有偏见了!
    虽然石敬瑭在他眼里不是个东西,但后面石重贵和辽国闹崩了那就是好事,结果很快就被赵延寿搅和了——那赵延寿自然也不是个好玩意儿!
    想了一下,赵匡胤又补充道:“虽然赵德钧和赵延寿不行,但是元甫还是很好的,镇守延州(陕西延安),压制羌、浑各族,宽简爱民,边防稳定离不开他。”
    赵德芳等人点点头,他们知道赵匡胤说的就是如今镇守延州的赵赞,也正是赵延寿之子、赵德钧之孙。
    明朝,洪武年间。
    皇子们基本都把这次的天幕内容,当做是高端戏文来看了,毕竟,内容翔实,又有人物演出,还和大明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好的消遣,从哪里找?
    若不是碍于朱元璋在场,恐怕他们都已经纷纷找个舒服的姿势或躺或坐,再端来点果盘点心、酒水,开始享受了。
    不过,现在虽然不能这样,但也可以放松放松的——只要离朱元璋远一点。于是,不知不觉中,皇子团体已经悄悄地、慢慢地挪离了原来的位置,离他们的老父亲越来越远。
    “嘿,这才刚开始。后面怎么治理燕云地区才是关键,光理论上接管了土地可不算数。”朱樉熟练地压低声音道。
    朱棡觉得第一件事并不是如何治理:“治理那都是后面的了,现在说是割让,也确实是割让,但各地的长官就会听从命令吗?”
    虽然五代十国时常更换国家,但毕竟这回是给了辽朝,总会有那么几个一地长官是不想听话的,或者,还可能有人也想就此自立也不是不可能。
    【说回石敬瑭送给耶律德光的地盘,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幽(北京)、蓟(天津蓟州区)、瀛(河北河间)、莫(河北任丘)、涿(河北涿县)、檀(北京密云)、顺(北京顺义)、新(河北涿鹿)、妫(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北京延庆)、武(河北宣化)、蔚(山西灵丘)、云(山西大同)、应(山西应县)、寰(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山西朔县)。
    而在天显九年,耶律德光就已经亲率兵马驻军云州,又攻下了灵丘、武州的阳城、洼只城。
    此外,平州(河北卢龙)同样在耶律德光手中。
    十二月二十六,耶律德光到达应州,二十九日,原属于后唐的大同(镇云州)、振武(镇朔州)、彰国(镇应州)三地的节度使前来迎接拜见耶律德光,都被耶律德光扣留了下来。
    天显十二年正月初三,还在燕云地区的耶律德光收到消息,虽然大同节度使被扣留了,但还在云州的大同节度判官却拒绝听令、闭城自守。耶律德光先是派人包围城池,随后又在初七亲征直到城下,宣读诏令,这才解决了大同节度判官不从诏令的问题。
    初九,再次祭祀天地后,耶律德光返回辽朝,开始处理新到手的燕云地区。
    当然,这是先期准备,石敬瑭、或者说后晋正式敬献十六州的地图和户籍,是在这一年年底。】
    (朕的燕云十六州啊!!!)
    (吾大宋永远的痛!)
    一整个宋朝又眼睁睁看着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割出来都要气炸了。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都勾起嘴角,笑容满面。若非现在正是天幕播放的时候,他们简直想要召开一场宴会来庆贺契丹如此轻松地获得这样重要的地区,还要祭祀天地、先祖……
    “不错,确实需要尧骨先把能过的地方顺带过一遍,也便于日后的接收管理。”耶律阿保机赞同道,他虽然多数时间都在北面扩张契丹的地盘,而不是一直南下,但这不意味着他不想要南边的地盘啊!
    北边,地盘再扩大,也还是传统草原区域,大家都是游牧为主,需要四时迁徙、一旦出现什么天灾,生存就难以为继——虽然中原地区也会受天灾影响,但整体而言还是要比草原上好一点。
    既然如此,有一些中原领土,就非常重要了。
    况且,中原领土又不只是领土,还有人口,而这些人口中,又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有才华、对契丹的发展有帮助的人——否则,他为什么愿意重用那些汉臣、要对他们比较宽容,同时也不按照契丹本族的要求和方法来治理那些耕种的汉人?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原人士来投奔契丹吗!
    左右现在中原战火连天,还总是出现一些不符合期望的君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