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圣代新君     书名: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幽州。
    赵云须发皆白,膝下有两儿两女,女儿都已经嫁人。
    两个儿子赵广、赵统则在手下任职。
    可惜赵云太过忠直,不曾给两个儿子开过后门。
    大儿子赵统没有继承赵云的武将才能,一直在后勤忙碌,现在只混到长吏位置。
    次子赵广倒是有点武力值,可惜生不逢时,即便是幽州地界也没什么大战能打,偶尔出现的小部落叛逆也根本轮不到他来简陋,从军五年才混到骑兵屯长。
    魏延深知赵云不会明着帮两个儿子,但谁又会真希望自家儿子变成窝囊废呢?
    抓住这个关键,魏延早就向金哲申请过某些许可。
    幽州大营。
    魏延朝赵云抱拳道:“末将代替四皇子殿下向赵将军问好。”
    赵云抱拳回礼:“魏将军客气了,四皇子殿下近来可好?”
    魏延笑道:“殿下一切安好,且对赵家两位公子颇为关注,特命末将前来询问,看是否有机会让两位公子能在军中得到更多的历练。”
    赵云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自然明白魏延此言背后的深意,却也清楚这是为子谋前程的正当请求。他沉吟片刻,道:“犬子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魏延摇了摇头,诚恳地说:“赵将军过谦了,赵统虽长于后勤,但其治军严谨,条理分明,实乃难得之才;赵广勇猛果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如今边疆虽暂无大战,但小规模的冲突与巡逻任务却从未间断,何不借此机会,让两位公子轮流参与,既积累经验,又能磨砺心性?”
    赵云听后,心中暗自思量,魏延此言不无道理,且四皇子的关注无疑是对赵家的一种支持。于是,他缓缓点头:“既如此,便有劳魏将军多加提携,让两个孩子能在实战中有所成长。”
    魏延见赵云松口,心中一喜,连忙应承:“赵将军放心,末将定当竭力相助,不负殿下与赵将军厚望。”
    随即,赵云又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赵家两位公子,眼神中满是期许与严肃:“你二人此番随魏将军出征,定要谨言慎行,虚心学习。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仅要勇猛果敢,更需智谋与团队协作。记住,你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代表着赵家的荣誉与责任。”
    两位公子闻言,神色坚定,齐声答道:“孩儿明白,定不负父亲与魏将军厚望,定要在边疆历练中有所作为,为赵家争光。”
    赵云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武艺的精进,更在于心性的磨砺与责任的担当。于是,他再次嘱咐道:“此外,你二人还需时刻留意边疆的民情与地势,这些都将是你们未来治国安邦的宝贵财富。记住,民心所向,方能战无不胜;知地知天,方能百战不殆。”
    魏延听后,亦是频频点头,心中对赵云的深谋远虑更加敬佩。
    “将军,北方苦寒,今年又极其寒冷,四皇子殿下在新城独木难支。”
    魏延说出这次的目的:“还请将军能调拨军粮以助殿下渡过难关。”
    赵云迟疑道:“军粮之事非我所能定,待我向陛下写信进言才能定下。”
    “将军!”魏延焦急道:“四皇子殿下在新城日夜操劳,只为稳固边疆,保护我大汉子民免受外敌侵扰。如今寒冬腊月,粮草短缺,若不及时支援,恐怕士气低落,民心也会动摇啊。新城乃是我大汉边疆之重镇,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末将斗胆,请将军务必尽快设法,哪怕先调拨一部份军粮应急,也好让殿下能稳住局面,再图后计。末将愿以性命担保,定会将这批军粮安全送达新城,不负将军厚望!”
    “不可。”赵云摇头拒绝道:“陛下将整个东北边疆托付给我,这是莫大的信任,我怎能尚自做主?”
    魏延一咬牙,建议道:“将军,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您可考虑飞鸽传书至京城,说明此地紧急情况,同时请求陛下速派援兵与粮草。而在此期间,末将提议从邻近的几个郡县临时征调些存粮,并动员百姓捐赠,虽非长久之计,却可解燃眉之急。再者,加强新城防御工事,提高警惕,以防外敌趁虚而入。末将愿亲自领兵,一面护送征集的军粮,一面加强巡逻,确保万无一失。请将军三思!”
    “不行就是不行。”赵云还是拒绝道:“魏延,你我皆知,飞鸽传书至京城,一来一回,时日非短。而今局势紧迫,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陛下对于边疆之事,需经朝臣商议,决策缓慢。征调邻郡存粮与动员百姓捐赠,虽看似可行,实则易引发民怨,动摇民心,此乃兵家大忌。至于加强新城防御,自是势在必行,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惊扰百姓,适得其反。你领兵护送军粮并加强巡逻之议,勇气可嘉,然则兵力分散,更易为人所乘。我赵云一生征战,深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首要,乃是探清敌情,知己之短长,方能制定出万全之策。你速去召集各将领,我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集思广益,定能找到一条既不失民心,又能解困之道。”
    魏延愤恨道:“将军当知,某些事并非没有代价!”
    “贵公子之事,可是四皇子殿下耗尽资源才运作所得,难道将军您是如此贪婪之人吗?”
    “放肆!”赵云暴怒,目光如炬,声震屋瓦,“魏延,你我同袍多年,我赵云岂是那等为一己私欲而置大局于不顾之人?我所言所行,皆是为了这蜀汉的江山社稷,为了万千百姓的安宁!你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军息怒,”一旁的一位谋士连忙上前劝阻,“魏将军一时激愤,言语有失,还望将军海涵。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我等更应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赵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道:“魏延,你我皆知,战场上刀剑无眼,胜负往往系于一念之间。我赵云虽不才,但誓与诸位并肩作战,直至最后一人一骑,也绝不退缩。然而,智者因时而动,因势而行,盲目冲动只会徒增伤亡。你我都需冷静思考,如何在保全实力的同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至于你提到的‘代价’,我赵云一生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端,若真有错处,我自会承担。但若是有人妄图以此为柄,要挟于我,我赵云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四皇子殿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自然会竭尽所能报答,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会牺牲大局,来满足个人的私欲。”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赵云挥手打断还想争辩的魏延,“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团结和策略,而非无谓的争执。你,还有你们,都是蜀汉的栋梁之才,我希望我们能共同携手,找到一条既能解救当前困境,又不伤根本的妙计。”
    “若你还是觉得不妥,末将便请四皇子殿下收回成命,我还未死呢,犬子再怯懦尚有我身上的亭侯爵位可继承!”
    魏延没想到赵云如此刚直,但他也并非凡人,早就准备第二套方案。
    “我听说将军治下爱民如子。”
    魏延眼中含泪道:“难道新城的百姓就不是汉民吗?”
    “难道在将军眼中,些许军粮还不如百姓性命重要吗?”
    “难道将军没想过,若是陛下知晓此事,当是何等震怒?”
    赵云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显然被魏延一连串的质问触动了心思。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魏将军言重了,云岂会不顾百姓死活?新城百姓自然也是我大汉子民,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们的安危。至于军粮,确是眼下燃眉之急,但云更不愿看到的是,因一时之需而令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云作为将领,更是作为汉臣,所不能为之事。”
    “至于陛下,云相信,若陛下知晓其中艰难,定会理解我等的苦衷。况且,我等身为臣子,首要之务便是保境安民,而非擅自决断,引发动荡。魏将军所言收回成命之事,云不敢苟同。四皇子殿下既有此令,必有他的考量,云愿与诸位同仁共商对策,力求既能解粮草之急,又不至累及无辜百姓。”
    “魏将军,你我同朝为官,皆是为国效力,何不放下成见,携手共渡难关?云提议,我们不妨集思广益,看看能否找到既能筹集军资,又能兼顾民生之策。如此,既能不负陛下重托,又能对得起天下苍生,岂不两全其美?”
    魏延听后,神色稍缓,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赵云为人正直,心怀百姓,此番言论亦是出自肺腑。于是,他点了点头,道:“赵将军言之有理,是末将过于急切了。既然如此,末将愿与赵将军一同,寻找那两全之法,共赴国难。”
    赵云点头道:“这样吧,军粮不可轻动,此事还需上报朝廷,但我以私人名义为四皇子殿下筹措一批物资,魏将军以为如何?”
    魏延沉默片刻,思考可行之处,随后缓缓开口:“赵将军此计甚妙,既能避免直接动用军资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又能以实际行动支持四皇子。只是,筹措物资亦非易事,尤其是要确保物资能够安全送达,不落入敌手或遭奸臣中饱私囊。”
    “魏将军所虑极是,”赵云沉吟道,“我意,可联络沿途忠义之士,以及各地商贾,以秘密渠道运送。同时,派遣可靠斥候,沿途侦查,确保安全。此外,还需准备多套方案,以防万一。”
    魏延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亮色:“赵将军考虑周全,末将佩服。此法若行,既能解四皇子之困,又能彰显我军仁德,实乃上策。末将愿亲自负责联络事宜,确保万无一失。”
    “好!”赵云拍案而起,目光坚定,“你我二人同心协力,定能不负陛下厚望,亦不负天下苍生。即刻起,我们便分头行动,魏将军负责联络,我则着手筹备物资,并上书朝廷,阐明利害,争取朝廷的理解和支持。”
    魏延领命后,即刻着手安排细作,秘密散布于各路诸侯及民间,以探听各方动态,同时准备快马信使,以备不时之需。他深知,此行的成败,不仅关乎四皇子的安危,更关乎大汉江山的稳定与民心所向,因此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不容有失。
    另一边,赵云则迅速调动军需部门,清点库存,调配粮草、药材及必要的军械装备,确保救援行动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展开。他还亲自草拟奏章,言辞恳切地分析了当前局势,强调了救援四皇子的重要性,以及对彰显朝廷威德、安抚民心的积极作用,力求获得朝廷的全力支持。
    与此同时,赵云亦不忘加强营地防御,以防敌人在此时趁机偷袭。他布置了一系列明暗哨岗,确保营地内外信息畅通无阻,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反应。他还召集了营中的智囊团,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救援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军营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赵云与魏延虽各自忙碌,但心中都怀揣着同一个信念——为了大汉的安宁,为了百姓的福祉,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不负重托。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救援行动,也将成为他们二人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夜幕降临之际,赵云亲自带领一支精锐小队,悄无声息地穿越了敌军防线,进行了一次实战前的最后侦查。他们利用夜色掩护,巧妙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不仅确认了被困百姓的具体位置,还意外发现了敌军的一个薄弱点,为后续的突袭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与此同时,魏延则在营中加紧训练士兵,模拟各种可能的战斗场景,确保每位战士都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最佳状态。他不仅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特别注重个人技能的提升,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魏延深知,只有士兵们心无杂念,技艺超群,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所向披靡。
    为了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赵云和魏延还秘密联络了周边友军,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