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757节

类别:其他小说       作者:狂风徐徐     书名:初唐峥嵘
    李渊没好气的坐下,“都说东山李怀仁学识驳杂,居然也善庖厨?”
    “陛下忘了吗?”窦诞笑嘻嘻的说:“当日在仁智宫内,皆传言怀仁亲手下厨,估摸着是练出来了。”
    “嗯,据说还为妻子洗脚?”
    “伯父此言太过轻佻!”李善正色道:“明日倒是要请三姐做主。”
    李渊呃了声,长孙氏拉起行完礼的李承乾,笑着说:“陛下命重臣出迎,怀仁当入宫觐见。”
    “臣也想入宫觐见……”李善毫无心理负担的说:“但三姐一再告诫,回京后当闭门谢客,更不能随意入宫觐见。”
    李渊无语了,这货拿平阳做挡箭牌是习惯了啊,偏偏平阳又死命护着,看来还真不太好办。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言外之意
    重新摆上一桌菜,虽然这次是厨子做的,但李渊也吃得兴致勃勃。
    虽然说南北朝的时期,江南已经出现了炒菜,但总的来说,炒菜在隋唐还不是主流,也就是因为李善的出现,特别是东山酒楼导致了炒菜在长安城内风靡一时。
    不过李渊就有点可怜了,久居深宫,自然是不会去东西两市的,葱炒鸡蛋都能吃的津津有味。
    一直到吃饱了,李渊才放下筷子,看着满嘴是油的李承乾怯生生的模样,笑着说:“今日且放纵一二。”
    “伯父,承乾还小呢,才七岁。”李善嘀咕道:“从小就管束着……”
    “还有脸说!”李渊瞪眼道:“平阳的大郎、二郎都被你带坏了,对了,还有十一郎!”
    “快活最重要……”李善嘿嘿一笑,“若要教导,读那些经书有用吗?”
    “还不如让他去乡间长长见识,知晓老农如何耕作,知晓商贾如何赚钱,知晓士卒何以效死……”
    “怀仁说的有理。”长孙氏微微颔首,“不知民间疾苦,纵有大儒名师,也难以成栋梁。”
    李渊思索片刻后笑道:“那都是你们夫妻的事了,朕不管。”
    “嗯,待得春暖花开,带你和十一郎、柴家大郎、二郎去放风筝。”李善给了李承乾一个眼神。
    李承乾瞄了眼长孙氏,低着头不吭声……显然对这位母亲颇为畏惧。
    撤下饭菜,又有下人端了茶水上来,李渊抿了口好悬没吐出来……呃,都是李善自己瞎鼓弄出来的炒青,味涩,形状也难看,比高沫好不了多少。
    “回头赏你些好茶饼。”李渊皱着眉头,“对了,东宫那边拨两个茶童过来。”
    “陛下,其实魏嗣王太妃善烹茶,十之八九咬盏。”窦诞笑道:“只是怀仁不喜茶,平日只饮水。”
    李渊想起适才来拜见的朱氏,叹道:“坎坷至此,又性情刚烈,不过有怀仁一子,胜他人良多。”
    适才李渊影影绰绰的问起,而朱氏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否决了破镜重圆。
    “东宫属官已然处置了,二郎不望牵连太广。”李渊幽幽道:“太子中允王珪以下,韦挺、徐师谟、赵弘智、李志安、贺德仁、裴世矩、裴寂及其家人等均流放岭南,遇赦不还。”
    这个“等”字,自然指的就是李德武了……这位多年前抛妻弃子攀上河东裴氏大腿,如今却要重返故地。
    李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神情,其实对他这个穿越者来说,只是替前身完成任务而已。
    如果不是李德武非要屡次出手,李善都懒得搭理。
    长孙氏补充道:“唯裴弘大之女裴淑英遁入空门,父亲许其修行。”
    李善没吭声,这是自己与裴世矩达成的交易。
    李渊看了眼李善,“裴弘大数朝名臣,却屡屡败于你手,朕未有去见,倒是太子见了他两面,据说倒也服气。”
    “去岁曾见过一面。”李善咧嘴一笑:“若非……或可相交。”
    “其实你与裴弘大颇有相像之处。”李渊也有些感慨,前隋的大部分时期,他都是习惯性的苟着,而裴世矩却是名望达于海内的名臣,如今却落个如此下场。
    “如今大战即完,不过前几日,长安戒严,城内颇有异动。”李渊眯着眼睛说:“庐江郡王李瑗口出怨言……”
    李善有些懵懂,一旁的窦诞探头过来低声说了几句……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建议不要牵连太广,甚至将太子左庶子郑善果这位李建成妻族的领军人物列入宰辅。
    但李建成坐镇东宫近十年,虽然最近一两年渐有不支之像,但依附其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李世民的宽容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郑善果在天台山之战后对李建成的疏远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在七八万胡骑攻入京兆后,长安城内颇有些异动,而且朝中官员对李世民的态度也颇有玩味之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之前略为偏向李建成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天策府势力的排斥。
    毕竟官位就那么多,天策府属官虽然不多,但依附李世民的势力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凌敬、房玄龄一下子就抢走了两个宰辅位置,杜如晦又抢走了吏部尚书,自然让很多人心生忧虑,所以对李世民颇为排斥……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李渊这位皇帝身体还挺好的,十年八年都是没问题的。
    “此等大事,陛下当询太子、宰辅,臣不敢妄言。”李善自然是不愿意去沾这种事的,但话题一转,“不过臣倒是要讨个情。”
    “但说无妨。”
    “臣有位故友被流放岭南……”
    “噢噢,魏征!”李渊眼睛一亮,大笑指着李善道:“怀仁不愧是当世名将,惯会择机。”
    长孙氏低着头在心里想,郑善果不够资格,但曾经建言废太子行诛杀事的前太子洗马魏征却是有这个资格的,一旦还朝,必能使朝臣安心。
    如今主要的矛盾在于李世民虽然不愿牵连太广,但秦王一脉的势力必然与原先朝中的势力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魏征的回朝能显示出李世民的态度和心胸。
    李渊沉思良久点头道:“可,稍后询二郎……对了,原先东宫的薛万彻、冯立如今还在军中吧?”
    “是。”李善点头道:“冯立在灵州,薛万彻在代州……如今在并州。”
    李渊在心里盘算了下,这两个人也堪称废太子心腹了,如果二郎有量,可使其入北衙禁军,护卫皇城。
    “怀仁有智,再过些年可入中枢。”李渊笑着赞道:“只是二郎只怕更愿以怀仁为帅。”
    “伯父,侄儿适才已然向母亲保证,不再赴战场。”李善用极为诚恳的口吻说:“母亲忧心,十一娘忧心,为儿为夫……”
    “覆灭突厥,这样的大功不要了吗?”李渊叹道:“若是怀仁不要,只怕要落在李药师手中了。”
    李善嘴角动了动,还是提到了李靖那厮啊!
    “陛下恕罪。”李善干巴巴的说:“臣知错,不过臣出任泾州道行军总管,按例可辖之。”
    “朕难道会降罪于你?”李渊瞪了眼,“不过如今代国公于军中威望全失,你也太过妄为!”
    李善没吭声,他已经听出了李渊的言外之意。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点评
    “这宅子似乎小了点?”
    面对李渊的询问,李善干笑着说:“其实不小了,臣平日都住在庄子里,对了,三姐倒是提过送个庄子来……”
    又非要提起平阳……李渊有些脸黑,沉吟片刻后道:“早就说加十二卫大将军,如今缺位有三,怀仁可择之。”
    “臣如今任宗正卿,加十二卫大将军是不是有些不妥啊?”李善小心翼翼的说:“赵国公如今出任左监门卫大将军,昨日还提及,当卸任于秦叔宝、尉迟敬德……”
    李渊心里暗骂了几句,这只小狐狸,滑不留手的……平心而论,李渊也不想再用李善了,救驾之功再多几次也无妨,但大败敌军这样的战功再多些,十多年后,二十年后,李善在朝中的地位将会非常超然。
    这也是之前河东战事急转直下后,李渊也赞成李世民统军的原因之一,但无奈之后废太子谋逆,局势发展至今,这不是李渊能控制的。
    李渊心想还真不能逼着李善……人家十几天前才冒奇险平叛呢,而且这厮口口声声将平阳顶在前面。
    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万贵妃笑道:“魏嗣王为当世名将,仅次于太子殿下,以怀仁视之,朝中何人有帅才?”
    “不敢言仅次于太子殿下。”李善正色道:“当日陛下命臣与太子殿下议河北道行军元帅一职,臣于太子殿下面前力承才不堪用。”
    李渊哑然失笑,“怀仁过谦了。”
    “绝非过谦。”
    李善又将当日的理由拿出来说了一遍,李渊细思片刻微微颔首,的确有些道理……李善所经历的战事,大抵都是面对面的厮杀,只是一条线,不需要统领全局,而当年二郎在洛阳大战前后年许,分兵、截道、绞杀……这些在李善的履历中都是没有的。
    顿了顿,李渊顺着万贵妃的话问道:“怀仁觉得,朝中何人有帅才?”
    “首推赵郡王李孝恭、代国公李靖。”李善坦然道:“前者虽也曾有过败绩,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能平定荆襄、山南,赵郡王实有首功。”
    “代国公李药师……臣并不讳言,当世用兵,能与太子殿下比肩者唯此一人耳。”
    李渊有点无奈,都这时候了,你还要在我面前给李靖上眼药啊……哎,李善说实话也没人信。
    “除此之外,任城王、霍国公、赵国公、广陵郡公均有帅才。”李善继续道:“此四人均有独当一面之能,均曾统率大军,频立战功。”
    李渊点头赞同,苏定方、张仲坚在李善之后轮流执掌灵州军,前者有过灵州大捷,奠定了覆灭梁师都的基础,后者坚守鸣沙大营,让携兵近十万的都布可汗一点便宜都没讨到,还吃了不少亏。
    而霍国公柴绍是朝中除了魏嗣王一脉之外,很长时间内唯一对胡人有过大捷的将领,吐谷浑如今老实的不行,现任可汗至今还被扣在长安。
    任城王李道宗如今被困于并州,但依旧能保持不败,当年在灵州也是独当一面的,逼得梁师都不敢进犯。
    李善还很有兴致的点评道:“任城王攻稍显不足,但守御有余,张仲坚虽有谋略,但却有些小家子气,只有苏定方与三姐夫攻守兼备,亦不缺谋略。”
    “只不过三姐夫毕竟是外戚,而苏定方……打战是他的长处,但做官却是他的软肋。”
    “为何如此评鉴?”
    “苏定方此人,不够圆融。”李善苦笑道:“当年陛下命其执掌北衙禁军,居然不许房玄龄入宫……要是换成长孙无忌,那就算是结下仇怨了。”
    李渊也想起了这件事,摇着头说:“细柳做派,此为大将之风。”
    “所以说他可为将帅。”李善摊手道:“日后还要请陛下、太子殿下护佑一二。”
    李渊笑着伸手点了点李善,他如何听不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李善这是要置身事外,这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过李渊也无所谓,毕竟李善太年轻了,加冠至今也不过两年而已,在后面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被重用……除非出了惊天动地的变故。
    但此刻还不能让李善休息,李渊对河东战局实在不太放心,突厥主力未有大举南下,但已经有游骑劫掠晋州,兵锋已至绛州一带,而被抽调主力的唐军至今停留在绛州南部,不敢贸然北上。
    这时候,一旁的窦诞突然插嘴道:“太子殿下乃当世第一名将,麾下将才如云,怀仁为何不点评一二?”
    李善长长叹息一声,“臣不讳言,自武德四年起,历场战事大捷者,被当朝视为帅才者,均非太子殿下嫡系。”
    李渊眼神闪烁,的确如此,李孝恭、李靖、李善、苏定方都不是二郎嫡系,即使是曾在二郎麾下的李道宗、柴绍也并不被视为天策府一脉。
    “此即太子殿下之过也。”
    李善苦笑道:“太子殿下但凡出战,必为主帅,战必胜,攻必克,旌旗所指,众将奋勇,故少有独当一面之人。”
    “并非无此才,实则无一展身手之机。”
    李渊愣了下后不由得笑了,笑得胡须都在乱颤,这个角度实在刁钻,正因为二郎太强了,所以麾下才没有涌现出帅才。
    “太子殿下爱将中,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薛万钧或为勇将先锋,或为猛将突击,但难为方面统帅。”李善点评道:“张士贵、张公瑾、李世绩三人均有帅才,侯君集、段志玄磨砺后或亦能大用。”
    李善还饶有兴致的说:“前汉高祖依沛县而起,故人中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诸多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