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二次推进

类别:其他小说       作者:余乐成溪     书名:四合院之走出泥潭
    “其实我说的这种专门做外贸的模式已经有人做过了,只不过因为他以前长年居住在国内,在国内建厂时使用的不是外汇而已。
    具体的运作还是他儿子在香江的公司负责运作,可是为国家创了不少外汇,这件事情也是在上面挂了号的,可能因为华侨投资公司当时没有成立,所以你们不知道罢了。”
    面对周干事的夸奖,许国想了想,还是把娄昌顺办的那个收音机厂的模式拿出来提了一下。
    “噢,居然有这回事?愿闻其详!”
    听许国这样说,周干事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追问道。
    许国没有直接介绍,而是反问道。
    “咱们北都市有名的钢铁大王娄家你总知道吧?”
    果不其然,娄昌顺的大名在北都市还是挺有名的,周干事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这个知道,当初还是他第一个提出来公私合营的,后来还提出了股份制改造,还通过在外出售股份的方式拉了好几个华侨回来投资。
    最近听说他向红星轧钢厂提出退休,然后到香江投奔儿子去了。
    当时公司还派人去给他做工作,打算让他去香江以后,给他儿子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投资项目。”
    见对方不是一无所知,于是许国说。
    “就是他,不过我听你说的,看来你应该不知道还开办了一个收音机厂。
    就是这几年推广到全国的那种发条式收音机,这个你应该知道吧?”
    周干事点了点头,回答道。
    “这个当然清楚,报纸上都说过了,这个东西对于宣传咱们公众盟的政策起到了重大作用,只不过我不知道这个也与他相关而已。”
    见对方几个关键信息都知道,许国也就直接说道。
    “娄昌顺开办收音机厂,在国内虽然是平价销售,基本没怎么赚钱。
    但是他通过在香江开办贸易公司,由贸易公司向国内的收音机厂下外贸订单,除了让国家获得了大量外汇以外,他的香江贸易公司也赚取了不少的外币。
    我之前提的那种操作方式就跟他的这种操作模式有一点点像,或者说是他的变种而已。”
    初一听许国说的,周干事就感觉有一点点不对,娄昌顺这样干不就是把收音机的创汇收入截留了一部分在香江嘛。
    不过当时他没有表示出来,而是等待许国的下文。
    原本许国以为他会进行询问,所以暂停了一下,结果看对方没有反应,心里有点奇怪,只以为是对方沉得住气,于是继续说道。
    “其实他这种操作模式挺不错的,创汇促进办公室那边已经把它作为样板,现在正到处在外面找代工。
    不过说实在话,现在国内的加工水平有限,所能够承接的代工项目并不多。
    所以说我跟你说了之前的那个意见,就是华侨投资公司这边牵头,由华侨来投入资金和机器设备,专门针对国外市场来设立相应的加工厂。
    另外有一点我需要说的是,如果采用这种模式,那么投资者肯定要掌握公司的管理权的。
    因为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与市场定位都是由投资者所负责的,唯有掌握了公司的管理权,才能够确定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投资者的意愿。
    而这一点与当前国内的社会形态稍微有些冲突,毕竟国内现在公私合营资方都已经逐步退出了管理,而现在由海外华侨投资的企业再要求管理权大概会有一点理论上的麻烦。
    不过我想上面的领导既然能够容忍香江作为华夏海外贸易的窗口,那么为什么不能在香江周边设立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对外特别工业区。
    其实这个概念我之前在北都大学就与牛守拙校长提过了,只不过当时我把它叫做对外贸易商品加工区。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为什么这个概念还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现在在香江周边也就创汇促进办公室扶持的几个企业而已,根本就没有形成工业区。”
    说到这儿,许国也就停了下来。
    看到许国停了下来,周干事好像是意犹未尽,追问道。
    “就这些吗?”
    “就这些,如果你想知道的更多,你可以去北都大学问牛守拙校长,毕竟我之前就把这个概念给他说过。
    而牛守拙现在是咱们国内的经济学领域的大拿,他的意见是可以上达天听的,既然他知道了,但是到现在却没有实施,中间肯定是有什么愿意。
    所以说,华侨投资公司如果真想要从这方面推进引进华侨投资,你去找牛守拙老先生能够了解得更多的东西。”
    闻言后,周干事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许国这话说得很实在,牛守拙在国内经济学领域上的大明他也是知道的,上面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牛校长是必定出席的经济学界人物之一。
    “许先生给的这些意见我已经记录下来了,非常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帮助。
    在找牛守拙校长了解情况后,如果有进一步需要征询意见的时候说不得还要给你添麻烦,到时还请见谅。”
    “没问题,到时候有需要请直接到我家找我就好了,如果对外特别工业区真的能够办成,也是对于我们这些华侨有利的一件事。
    当然我在国内不会待很久,如果我没有在国内了,就只能麻烦你们在香江的同事在那边来找我了。”
    说完许国留下自己的地址,便告辞了。
    从华侨投资公司北都办事处出来后,许国在心里估摸着自己这回再次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出来对外特别工业区的概念这一行为到底会不会起到作用?
    毕竟历史的惯性太大,原本他以为通过牛守拙校长能够提前把这一概念的释放给上面知道,说不定事情就提前成了。
    但是事实却是,他期盼的对外贸易加工区根本就没有一点影子,在报刊杂志上也没有见过这种提法。
    现在许国再次努力推进这一概念,主要还是他想通过这一模式把自己的一些产业放在对外特别工业区。
    并且与国内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的时候,如果能够使用对外特别工业区内开办的企业来作为合作方,应该能够避免重复的审批过程,进而更高效的推进合作的进度。
    等思考的差不多了,许国就随便找了一家饭店对付了一顿,然后就坐车去了北都大学。
    对于他来说,之前的投资制衣厂和试图推动对外特别工业区建立都只是计划之外的事情,去北都大学找黄坤教授才是他这回回北都的主要目的。
    考虑到大学太大,许国又不知道黄坤教授的日程安排,于是他就先回了小院,打算等时间差不多下班的时候再去黄教授家拜访。
    虽然好一阵子都没有回过小院子,但是当许国推开门进入院子后他发现里面还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因为有人打理的缘故,院子里的花草并没有像他刚买回院子的时候那样疯涨。虽然修剪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什么美学标准来,但是一看就知道有人认真打理这些花草。
    等到进到屋子里的时候,许国发现房间里还多了几个书架,虽然说使得房间显得更拥挤了,但是从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的书籍可以看出住在这儿的人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在读书学习上。
    因为院子里现在没有别人的缘故,整个房间显得静悄悄,和许国以往在这儿的时候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把从香江带过来的礼物随手放在了桌子上后,许国就干脆随手从书架上抽了一本文学书阅读起来。
    等到他书读的差不多,时间也快到下班时间了,这个时候也没有见着徐会奇他们回来。
    许国不知道他们是回家了,还是在学校吃晚饭后才会回来,不管是哪种可能,现在也没有必要再等下去,毕竟以后见面的时间多的是。
    于是他带着给黄教授的礼物就往教师住宅区走去,这次他时间估计的挺准的,他走到黄教授家的时候,正巧遇到黄坤教授回家。
    “王教授你好,好久不见。”
    见到许国给自己打招呼,王教授有点一愣,因为他教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一下子有点想不起来眼前这位到底是谁。
    “你好,请问你是?”
    一下子没有认出自己,许国提醒道。
    “我叫许国,几年前因为一篇科幻文章,向你请教问题的那位学生。”
    许国的提醒,一下子就让黄坤想起了自己。
    “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经济学专业的,还帮我们系拉过企业赞助的那位。
    来来来,里面请!”
    说着他就赶忙把许国请进屋,同时还叫妻子多煮一个人的饭,接着就给许国泡茶。
    一边准备着茶水的同时,黄坤一边对许国说。
    “上次帮我们拉赞助的事情真的多些了,一直没有找到感谢的机会,今天晚上还请你在我这儿吃一顿便饭。”
    对于黄坤教授的盛情,许国没有拒绝,而是从提来的那堆东西里拿出来打包好的酱驴肉。
    “黄教授我这回来可是有准备的,你不说我都打算在这儿蹭顿饭,你瞧,菜我都带过来了。”
    这个年代物质不是很丰富,没有事先打招呼,在饭点的时候到别人家去拜访最好还是自己带点东西,许国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点。
    在一阵客套后,两人的谈话进入了正题。
    “哎,上回你提供的机会,我们没有把握住啊。
    上回你提供的那些想法很好,我试着申请了项目,但是因为学校里经费有限,所以说没有通过。
    虽然说后面有娄昌顺先生的资助做硅晶体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果出来,以至于后面娄先生都对我们失去信心了。”
    对于这个事情许国还是有大致了解,因为他还是娄家香江贸易公司的股东,只不过不清楚其中的细节罢了。
    “这没什么,做科研嘛,哪有必定成功的。
    就是不知道学校这边现在还打不打算做这方面的科研了。
    当然我只是问问,如果涉密的话,黄教授你可以不讲。”
    见到许国这样说,黄坤教授只能苦笑以对。
    “这个有什么涉密的,本来在这方面国内就是跟踪国外的技术进行研究而已。
    不过可惜的是,最近学校立项的项目是研究锗晶体管,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之前研究硅晶体管失败次数太多,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
    黄坤教授给出来的信息让许国感觉到历史的惯性真的是太强大了,按理来说有之前提自己提供的那些信息,以及帮助他们找到的资金来源。
    提前研究硅晶体管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毕竟所有理论都是现成的。只是需要逐步挨着做试验而已。
    许国他本身不是搞科研的,因此想问题想得很简单,在他看来,只要有了技术方向,剩下的就是大量的科研试验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原以为有了理论指导,再加上科研投入很快就能见到硅晶体管的成品。
    虽然说你们现在失败了,但是相对于锗晶体管而言,我还是更看好硅晶体管的发展前景。
    最起码硅这种元素到处都有,获取十分容易,今后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成品。
    而锗这种元素者要稀有的多,如果今后要大批量用于商业制造,成本将会是一个大问题。”
    许国所说的黄坤何尝不知道,但是作为教授的他,科研方向还是要跟着上面的指挥来。
    现在国家选择锗晶体管作为研究方向,完全是因为时间紧迫性的关系。
    因为在老大哥那里,他们选择的就是锗晶体管,所以说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转移到国内,但是相对于牙美利尖德州仪器所生产的硅晶体管而言,起码能够获得一定的技术资料。
    从这些技术资料上能够初步推断一些生产细节,有利于快速地拿出产品来。
    因此黄坤对于上面的安排感觉到无奈,又有一些理解。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回许国过来会给他带来不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