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马屁之道从未败北

类别:玄幻小说       作者:流局     书名:大唐之盛世大柱国
    此天梯凌空耸立,似乎直通天际,看不见尽头之处,此刻宛如天门大启,仙乐梵唱依稀回荡而下,仿若天女撒花,半个长安城的人们都见证了这一神奇景象,朝臣们甚至已在心底默默盘算起来。
    即使叶法善此举仅是作法表演,但这般情景却又真切又奇幻,绝非寻常人力所能及,至少在这一刻,他们的想象力显得如此匮乏。
    许多人已经开始思量,既然此乃祥瑞降临世间,事后是否可以奏请陛下举行泰山封禅大典,这对于历代帝王而言,无疑是梦寐以求的荣耀。
    至于这祥瑞真假与否,自古以来的历代王朝皆有类似之举,或自行埋藏刻有真命天子石碑,或将预言之语藏于鱼腹之内,如此种种,祥瑞真假其实并不重要。
    杨续之所以感概万千,正是因为何乐为把握时机的精准无误……
    李承渊已继位天帝十载,十年之期乃修炼者的一个重要瓶颈,为消除那玄武秘变的余波,他低调隐忍多年。如今先帝高祖驾鹤西去已满周年,一切整治之事业已尘埃落定,是时候启动李承渊的新修行篇章了。
    这十年间,李承渊勤政修道,文治武功,引来万族朝拜,各境大开,成就斐然,唯欠缺一个契机,以登峰造极。
    与此同时,赵德玄在突厥人阵中潜藏已久,同样等待着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李承渊审视着眼前的一切,内心汹涌澎湃的修道激情难以抑制。多年的暗布棋局,如草蛇灰线般绵延千里,筹谋至今,或许正是收割成果之际。
    众人瞩目之下,那通往仙宫的灵阶顶端,皆期待叶梵天能否真的自仙府带回金丹仙药。
    然而此刻,天穹之上骤然雷霆轰鸣,震得那灵阶碎裂崩塌,化作一片刀光剑影洒落地面。金叶金花瞬间转为腥风血雨,伴随着残肢断骸纷纷坠下。
    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此乃仙索显威乎?"何乐山早已识破这只是叶梵天施放的幻术,但这般情形,岂不正与传说中的仙家法宝——仙索之术如出一辙?
    果然,在一侧早就有一队童子恭候在此,迅速将地上的零碎肢体一一拾入背篓之内。随后,他们将那些残肢断足尽数投入滚烫沸腾的炼丹鼎内,热气翻腾,视线内只闻肉香四溢,却无法窥见鼎内究竟发生何事。
    皇后与众女眷掩面不忍直视,旁观者更是惊叫连连。
    然而瞬息之间,炼丹鼎内的雾气消散,朦胧光影中,叶梵天竟安然端坐于鼎内,身披白袍,完好无损!
    "贫道历经重重磨难,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不负使命,取得此金丹!"
    他手中握着一只宝盒,揭开一看,果真其中藏有一颗熠熠生辉的金丹!
    待叶梵天显现身影之际,周围之人皆未能及时反应过来,这早已超越生死轮回的范畴,即便四肢俱断,他依旧安然无恙!不仅如斯,其白袍之上仍有断裂痕迹,肌肤之上更可见新愈合的刀痕。
    这一幕实过于震撼,逼真至使人不得不为之惊叹!
    李承渊回首望向背后的萨璃,后者面色严峻,目光四处搜寻,终于锁定了何乐山的身影。
    萨璃眼中充满愤怒,何乐山自然明白其因由所在。昔日萨璃曾在李承渊面前展示过七圣斩灵刀的幻术,那是祆教祭典中的常态表演,如同人间俗世的新年晚会。然而今日叶梵天施展之法,比起七圣斩灵刀更为神奇数倍,就好比把乡村音乐会被置换成了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
    而唯一见识过萨璃施展七圣法之人便是何乐山,叶梵天并未亲睹其术,因此萨璃自然而然地认定是何乐山将她的秘术泄露给叶梵天,这才导致叶梵天今日有机会对她公然示威……
    叶法善虽已献上仙丹,然而文武百官皆畏怯不敢上前接取,连李世民这位天子亦不便亲自收取。
    何乐为依旧与萨离对峙,直到杨续悄然推了他一把,低声提醒:“此刻正是你崭露头角之时,你等待的不正是这一刻吗?”
    闻得杨续此语,何乐为明白时机已至,当下毅然出列,在众人瞠目结舌之下,接过那盛满灵丹的宝函,并屈一膝呈献于李世民御前,朗声道:
    “微臣,朝散郎何乐为,有奏上禀!”
    “昔日大禹治理天下,历经十六代王者,其中少康再造盛世。商汤立国,传承二十八位君主,尤以成汤、仲丁、外丙三宗最为强盛。周武王开疆扩土,传位三十六代,成就成康之治与昭宣之功,其余历代无可比拟……
    ……即便《诗经》《尚书》记载详尽,仍难免时有遗漏,然夏商周三代绵延一千七百年有余,历七十余君主,那些赫赫有名的伟业,唯有我皇得以彰显于后世!
    ……吾皇凭借神妙之武略平定乱世,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法令通行,礼仪繁盛,田制严谨,教化有序,相较于先王之政,仍有未及之处……
    ……吾皇身先士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共誉之以武,而此非先王所崇尚之态;四方蛮夷自古以来未曾有过这般政通人和,如今莫不俯首听命,天下共赞之以盛,此乃先王所未能企及之功业……
    ……吾皇扫清隋室之乱,追迹汤、武之伟绩;天下太平之美,媲美成、康之治,圣人之道犹如锤炼无极,功业辉煌壮烈,诚哉盛矣!”
    何乐为这一篇意气昂扬的赞文,声情并茂,震撼人心,如同仙音缭绕,令众人再次瞩目李世民时,只见那龙袍之上瑞光熠熠,令人无法直视。
    武将们听得如痴如醉,大唐朝的将领并非个个目不识丁,其中不少文武兼修,更有甚者出身文官。而文臣们则被何乐为的一番宏论深深地震撼到了灵魂深处。
    这篇文章华丽至极,气势恢宏,按照何乐为的说法,此乃极为典范的赞颂之辞,在文臣们眼中,已是极力逢迎、颂扬天子之能事,然而极致的颂赞便是艺术,此篇不仅堪称典范,更是经典之作!
    诸如房玄龄等众多老练的朝臣不禁思量:若是何乐为现场即兴之作,那才情之举远超七步成诗之妙,其文学才华与应变能力无人能敌;若此篇乃是何乐为预先准备好的,则更为显示其深思熟虑,此举因应时势,意味着早在邀请李世民和皇后娘娘驾临典礼之前,何乐为已然万事俱备,一切皆在其运筹帷幄之中。
    无论是即兴创作或是蓄谋已久,何乐为此次表现均足以赢得文武百官的敬仰!
    长孙无忌等人望着何乐为,又将目光转向同样震惊不已的李孝恭。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能育出如此儿郎,夫复何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