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商在和姚广权这群村上话事人谈完接下来和村中的合作事宜。
合作具体内容共四点,如下:
一、砖瓦坊需要继续扩建规模,加大砖瓦的产出。
二、由村老牵头出资,沈家出技术,村民出力,搭建村中的布坊、染坊和皂角坊。
三、将已有的姚氏族学,还未开启的沈氏族学合并,再村北青山脚下。原沈家的草屋的十亩,姚氏护墙下的三亩,总共十三亩空地建造青山村村学。村上的村户只要家中有七岁到十三岁的孩童不论男女都可以免费入村学启蒙,等年龄超过十三岁的男孩儿,若想继续在村学求学就需要交束修才行。
四、等沈氏的农庄改造完毕后,村民可以以户为单位来寻求农庄合作。
沈商除了以上这些与村上合作的工坊农庄外,也留给了沈氏很多赚钱技术和产业。
只说农庄吧,将沈螣送来的优质五谷粮种,种好就能温饱不愁,还有鸡、鸭、鹅、鱼、猪、羊的农庄养殖,也可以肉食自由。
再说在青山东面山脚,依山而建造的只属于沈氏私产的各式工坊。这些各式工坊涉及三个方面,有烹饪调料方面的油坊、醋坊、糖坊以及酒坊等;有穿着服饰方面的秀坊、制衣坊等;更有文房四宝中的造纸坊、印书坊和制笔坊。等副产品顺利产出就可以当个地主老财了。
除此之外,沈氏还和附近几家走的近的邻居合作豆腐坊和面坊这些二次加工农产品。
不过,现在沈商开始发愁人手不够了。目前自己也只能初步信任沈江河这个通过认亲,名义上的族兄以及他的三位子嗣。
“哎~看来要再去青风镇走一趟了,去镇中衙行买点奴籍下人才能方便扩大产业。”
沈商继承了沈腾的一些性格,对这古代时期的奴隶制度很是反感,但是现在已经到了自己计划的第一个瓶颈,若不增加一些信任的手下自己真的忙不过来了,这样下去沈家这艘小船很容易出现翻船的局面。
于是,在端午日时,有了沈商组织的第一次祖宅管事会议。
李白一边喝着壶中白云酒,一边晃悠悠的走在下青山的山道上。
这时,一位身穿家丁服饰的少年,从山下上来跟李白撞了个正着,气喘吁吁的家丁见到山上有人下来也没不感到奇怪,恭敬的来到路边让李白通行。
李白见这位陌生的农家少年如此恭敬有礼,哈哈一笑,对着少年抬了抬酒壶以示感谢,再次悠哉悠哉的往山下而去。
不到片刻,李白就到了白云山庄牌坊下。
此时,沈商、沈武和沈文已将东西准备好,早早的等待在这里。
李白晃悠悠的走近,先对沈商一礼道:“有劳商二哥了,太白有些惭愧。”
沈商赶紧将他扶起身笑道:“太白先生哪里话,你跟我家三弟可是忘年交,不必如此。这些礼物都不值钱,还要你多多海涵了。”
李白真挚道:“商二哥,你这哪里话。这些对我可都是无价之宝,我真是受之有愧。”
沈商开心道:“无妨,无妨。能帮的到太白先生,我也就开心了。”
这时,沈文见自家二叔和李白寒暄完毕,便上前作揖道:“见过太白先生,多谢先生对学生的指点。”
李白摸着他的小胡子,欣慰道:“哈哈,都是书豪你自己的努力,我也就点明一下其中的本质罢了。”
沈文再次一礼道:“此次一别,学生祝愿先生此去,前程似锦,步步高升。”
李白也拱拱手说道:“那我就成了书豪的愿景了。”
沈武看到二哥已经说完,迫不及待道:“太白先生,我也祝你一路风顺,平安抵达。”
李白打量了下沈武道:“那多谢阿武了,我也希望你也能武道有成。”
说完,将腰间的一块玉佩摘下掐了个法诀,就将放在一旁的三个大木箱收入其中。然后接过沈武手中的缰绳骑上马,抱拳道:“三位,太白就先离去了,咱们有缘再见。”
话说两头,家丁看到李白走远后,便再次费力的往山上爬去。
不久,家丁就看到了站在山道尽头,正要准备离开的沈腾以及五小只。
家丁大急,也不管上面是否是沈家三爷,急忙大呼道:“三爷,稍等!三爷,稍等一下。”
上方的沈腾听到有人呼喊,循声望去就见一位少年正在向他招手,便在原地等了下。
家丁小跑着接近,气喘吁吁的说道:“您...就...是...三爷吧,我...我是...新来的...沈家...家丁。二爷,让我...来通知你...下山一趟...”
沈腾一听是沈商找自己,便道:“好的,等下我会下山去找二哥的,你先在这里休息会再下山吧。”
沈腾将五小只领回四合院,又将午饭准备好吃完,这才学着李白不急不缓的模样下了山。
等沈腾来到青山脚下,看到这里已经与自己印象中出现了巨大差异。
心中满怀好奇,来到沈家祖宅北苑玄武大院门口,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刚落成的沈家祖宅,很好奇这座园林式的大宅院。
刚想从玄武大门进入就被守门护卫拦住,正在他无语着想通知沈商时,就看到了刚才去山上通知自己的那位少年家丁。
少年家丁也看到了被拦在大门口的沈腾,热情道:“三爷,你可算来了。二爷,正要让我再山上叫你呢。”
沈腾摊摊手用眉头示意守门的两位护卫。
少年家丁见了连忙解释道:“三爷,不好意思。他们是最近新来的不认识你,让小人带您进去。”
那两个阻拦的护卫连忙齐齐行礼告饶道:“小人该死,未认出三爷,还冲撞了三爷。”
沈腾摆摆手示意没事,开口嘉奖道:“没事,你们两个做的很好,不用如此。我还要谢谢你们这样尽心尽力的守卫沈家呢。”
又问向少年家丁道:“少年郎,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哪里人?”
少年家丁恭敬回道:“回三爷,小人叫郑一鸣,今年十六岁,魏国人,原本是魏国宛州丘恒郡郑家的就家生子,后来主家躲避兵灾而将我发卖了。”
沈腾一听点点头道:“嗯。那一鸣,你带我去找我二哥吧。”
随后,郑一鸣带着沈腾进入玄武大院,往西面工坊区而去。
少顷,沈腾就看到沈商正在工坊区的工地上规划着建造具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