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后继有人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大司空     书名:逍遥侯
    15岁的皇长子李继易,从小就是喝牛乳长大的。一天三大碗牛乳,每膳不落,而且营养也十分均衡。
    所以,他看上去比普通人家的20岁的小伙子,还要高大壮实一些。
    只见,李继易头戴大檐帽,身穿灰绿色列兵军服,背着羊皮背包,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仿佛标枪一般的站得笔直。
    整个第一协,除了协统张三正之外,无人知道,皇长子就在列兵的队伍之。
    张三正那是没有办法瞒过去的,他长期担任近卫军的要职。
    从队正开始,一直到近卫厢都指挥使,张三正都在李易的身边,怎么可能不认识皇长子呢?
    李易冲着张三正扬下巴,张三正随即心领神会的下令,“全体都有。”
    “啪。”过万双军靴,几乎同时敲击在一,令人心动神摇。
    “第一标第一营第一队出列。”
    “射击训练。”
    “三轮急速射,放。”
    随着张三正下达的口令,李易的视线,追着儿子的身影,来到了射击现场。
    单筒望远镜里,李易看得很清楚,儿子装填弹药的速度,明显比别人要快一些。
    嘿嘿,燧发枪刚搞出来的时候,李易拿了几支回宫,给儿子们当玩具。
    少年郎,就没有不爱玩军器的,李继易也不例外。
    结果,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一般枪手顶多一分钟内可以打四发而已,李继易却可以打五发。
    李易看得很清楚,李继易的枪口,冒了三次白烟,这就说明,没有打空。
    前膛枪,最大的弊病,就是太紧张的时候,容易多次装填弹药,或是忘了装弹药,又或是装了弹药却没有用通铁塞进去压实。
    多次装填弹药,很容易爆膛,导致伤了自己。所以,训练的时候,要求格外的严格。
    李易给讲武堂的堂训,说得很清楚,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在这个时代,训练一名合格的弓弩兵,没有十年以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后,燧发枪的出现,不仅枪的威力巨大,百米内可以轻松破重甲。而且,三个月内,就可以训练合格。
    单是从战争的成本而言,三个月就能出一批合格战士的步枪兵,肯定要淘汰掉弓弩兵。
    张三正,那可是李易心腹的心腹,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被内定为第一镇的镇统。
    在张三正的刻意命令下,李继易所在的棚,被指挥得团团乱转。
    从花样百出的单兵军事技能展示,到排枪射击的线列进攻,操典上对合格士兵的要求,挨个玩了一遍。
    李易频频点头,他的大儿子,军姿标准,射击动作娴熟,一次都没有出错,这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看得出来,李继易确实下了狠心,非常严格的要求了他自己。
    当着李易的面,张三正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升李继易为棚长。
    李易微微一笑,张三正这小子,算是把他的脾气摸了个七七八八。
    张三正当众这么干,既能服众,又可以让李易相信,李继易靠的是他的自己的真本事,而不是依赖于裙带关系。
    单筒望远镜里,李易清晰的看见,他的长子归队后,高高的仰下巴,咧嘴笑了笑。
    李易心里明白,儿子的这一笑,其实是冲着他来的。
    轮到皇次子李继孝的时候,张三正又玩出了新花样,居然命令李继孝所在的棚,展开五十米外的打靶训练。
    “砰。”李继孝抠动了扳机,李易的心不由自主的抽紧了,他赶紧挪动了望远镜,看向对面的标靶。
    只见,标靶上,黑色大圆圈的外沿,出现了一个弹孔。
    前装滑膛枪,可不是后装线膛枪,其精度极差,几乎没有准头可言。
    然而,李继孝偏偏玩出了新花样,居然一枪靶,这就属于是天赋的范畴了。
    好战士,都是子弹或是炮弹喂出来的。
    第一协的实弹训练,几乎每天都有。按照陆军操典的要求,现役步兵的每名士兵必须打出至少一百发子弹。
    如果不是火药的制造工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制硝的产量翻了几十倍,还真吃不消这么巨大的消耗。
    再一次,当着所有官兵的面,张三正提升李继孝为棚长。
    对此,李易即使想找碴,也无话可说。
    不过,李易从长子李继易的脸上,踅摸到了一丝紧张的情绪,他不由微微一笑。
    让两个儿子同时进入新编陆军,就是想要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万里河山,最终会花落谁家,就看儿子们的真本事了。
    第一协正式成军之后,接下来就是筹建第一镇了。
    如今的新编陆军,一个镇的实力,相当于一个军。满编后,第一镇的总兵力,将达到三万人左右。
    这个也是有现实依据的。
    大军北伐的时候,三万人的部队进军,不仅后勤压力比十万大军小了N倍,而且两万多支燧发枪齐射的威力,足够契丹人喝好几壶的了。
    按照李易的计划,到时候,只需要派出两个镇的陆军,反季节性的东西夹击契丹国。只要每年来上这么一回,过不了几年,契丹人就会被拖垮拖瘦。
    金国崛的时候,完颜阿骨打十年灭辽。李易也打算花五到八年的时间,彻底解决掉北虏的长期军事压力。
    就在李易琢磨着,让第一协的官兵们,见见血的时候。高丽国那边忽然传来了,农民大规模叛乱的消息。
    这些年,李汉帝国养兵的粮食等物资,基本上都是由高丽国的农民们提供的。资源取之于外,李汉帝国内部的农民们,才有可能越过越富裕。
    问题是,高丽国区区几百万人而已,却养活了李汉帝国的三十万禁军,被盘剥的有多厉害,是可想而知的重。
    李易也早有心理准备,如此沉重的负担,高丽国的农民和士绅们,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现在,陆军第一协正好训练成军,嘿嘿,拿高丽国的暴民试试刀,这主意其实蛮不坏的嘛!
    于是,随着李易的一声令下,整个李汉帝国的战争机器,也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快速且精准的运转了来。
    别的都没啥,只是薛太后听说,两个年纪最大的孙儿,要去参加高丽国的平叛,就很有些不乐意了。
    薛太后拉着李易,说:“大郎和二郎,还小呢,就这么送上了战场。万一刀枪不长眼,他们的母妃可怎么活下去啊?”
    李易笑着安抚薛太后,说:“娘,他们两个都在参谋部里,和张三正在一呢,哪有什么危险可言。”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薛太后扯紧了李易的手,怒道:“你少来骗我,大军出征在外,兵凶战危,不管是在哪里,都有丢掉小命的可能。”
    李易自然不可能和老娘说实话了,他笑嘻嘻的说:“娘,您就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庇佑。您儿子我,十八岁就开始领军了,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不下几百场战役,却毫发无伤,可见佛祖一直在保佑着我呢。”
    这个倒是实话,也是李易运气好,这么多年的战争生涯,竟然没有一次受了重伤。
    在李易的软磨硬泡之下,薛太后只得点头答应了。但是,也提了个条件,两个亲孙儿出发之前,必须回宫来住几天,陪她这亲祖母多说说话儿。
    老娘松了口,李易自无不允的道理。
    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随着陆军队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林仁肇亲自主持的海军造船厂,也早就在江南的明州,全面铺开了。
    关于造舰,李易还是走入了一个误区,他太希望看到英国的风帆式战列舰了,成天琢磨着越过风帆式巡洋舰,直接进入战列舰的时代。
    结果,反而拖慢了造舰的进度。
    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才主导。
    林仁肇接手造舰事务之后,并没有马上在明州展开造舰行动,而是拿着皇帝拨的巨款,大肆购买产自吴哥王朝的柚木。
    林仁肇长期担任水师大都督,南唐的造船厂里,各种造船的材料之,唯有吴哥王朝出产的柚木,更加坚固耐用。
    隔行如隔山。
    李易此时还不知道。与采用欧洲橡木制造的风帆战列舰相比,采用缅甸柚木制造的风帆战列舰舰体更重,但结构也更加坚固耐用,成本还低了好几十倍。
    林仁肇在奏章里说,刚开始的步阶段,与其好高务远,不如脚踏实地的先造出三层甲板两层炮舱的巡洋舰。
    在吴哥王朝,柚木的大森林,一望无际,可谓是取之不尽。
    物以稀为贵,这柚木一多,就不怎么值钱了。林仁肇下定金,向海商们高价订购吴哥的柚木,主要成本就是海运的成本。
    林仁肇办事踏实认真,又是水师专家的专家,是真专家,不是砖家,李易把海军的建设交给他去办,自然是放心的。
    只是,李易在私信里,也给林仁肇出了个金点子。可以买一大批吴哥柚木的小树苗回来,就种植在琼州或是东南部沿海的气候适宜的地方。
    等几十年后,这些柚木大量成材了,帝国的造舰成本,又会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