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伯琴——专家学者型集邮家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作家京城翎管王     书名:集邮风云人物
    第3章 李伯琴——专家学者型集邮家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3)
    顾雪林
    3、李伯琴——专家学者型集邮家
    顾雪林
    30年前,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刚成立的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时,李伯琴就已经在全国集邮界鼎鼎大名了,受到众人瞩目。他撰写的集邮论文,常散见于各种集邮书刊中,我是如饥似渴地作为集邮学术资料阅读的。他的邮集《鹰》在2001年日本世纪邮展上获得专题类金奖,成为我国专题邮集在世界上获金奖的第一人。
    1986年,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学术讨论会上,我第一次和李伯琴相识,在会上听了他关于组织专题邮集的精彩发言。
    李伯琴身材不高,总是腰板挺直,衣着干净整洁。和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时,李伯琴稍有些不苟言笑;一旦熟悉起来,谈起集邮,也是滔滔不绝。一直以来,李伯琴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位专家学者型的集邮家。我30年前认识他时,他才47岁,尚有不多的一头黑发,身材不高但英俊挺拔。我那时就称呼他李伯琴,至今未改口。有时看见有邮友称呼他“李老”,我一时嗫嚅,不知该如何称呼?征询“李老”的意见。李伯琴笑着对我说:“你就叫我李伯琴,改什么改”。
    李伯琴1938年出生于广西。1950年他12岁开始集邮。1961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为高级工程师。从上世纪80年代,李伯琴的《鸟类的一生》、《熊猫》、《鹰》等多部邮集获得北京市级铜奖和世界金奖,经历了不平凡的成功之路。李伯琴因为编著《世界鸟类邮票鉴赏大图典》,被集邮界亲切地称为“鸟王”。
    我同很多集邮家的关系,都秉承着“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曾多次去过集邮家王渭和刘肇宁的家,也曾多次去过邮票设计家黄里的家,还去过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在亚运村的家,去过湖北集邮家马驎、郭迅的家。
    2015年11月14日,我造访李伯琴家。李伯琴和夫人把我引到一个近三米高,一米五宽的大柜子旁边,打开柜子,我一下子看呆了!满柜都是邮票贴片,简单说,就是那种可以直接放到邮集中直接参加邮展的贴片。
    李伯琴拿出了一些贴片让我看,只见每张贴片上的文字,都打印得整整齐齐,邮票和集邮品,粘贴得一丝不苟!李伯琴微笑着说:“这些贴片的制作,都是夫人的功劳!”我想,李伯琴在说这句话时,内是温暖的!
    我问李伯琴:“参过军吗?”
    李夫人笑着先回答了:“我俩都当过兵,1961年至1978年,我们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搞医学设备研究。1978年转业后,我们调入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继续从事医学设备的研究。伯琴研制的治疗癌症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曾获得了‘国家科技步一等奖’。”
    李夫人微笑着,谈得云淡风轻,我听得惊心动魄。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的天,李伯琴你也太厉害了!这是我国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奖啊!是中国科学家顶尖的荣誉!对于许多中国科学家们来说,这他们一生的追求啊!
    听到这,我不禁反思自己:我认识集邮家王渭20多年的时候,才知道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仅有的几位能作汉俳的格律诗人。也是中国高能物理所高能物理同步辐加速器方面的科学家。
    我认识邮票设计家黄里近30年的时候,才知道他是“开国大典”油画作者董希文的学生。他本人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
    我认识集邮家李伯琴30多年了,今天才知道,他竟然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填补了我国治疗肿瘤放疗设备的空白(以前都是使用进口设备),大大减轻了中国癌症病人的医疗负担。
    我当记者30多年了,也算是资深记者,新闻敏感性居然有些迟钝!
    当然,真正的集邮大家,往往都是虚怀若谷,没有架子,且行事低调的!
    作为集邮者,李伯琴是幸福的,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支持他集邮。参加李伯琴主办的集邮活动,常常在签到台上遇上李夫人负责签到、拍照;会场上,常常见到他的某位女儿陪同他亲临会场,帮他发放相关会议资料。每逢看这样的情景,都会让人倍感温馨。
    记得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刚成立的时候,在一些集邮学术研讨会上,李伯琴遇到我,总是热情地鼓励我搞专题邮集,他说:“小顾,你要搞邮集,去参加集邮展览。可以搞教育的专题邮集,也可以搞新闻出版的专题邮集。你也可以先从‘教师节’入手搞一个专题邮集。”
    我曾多次答应过,甚至还在他的点拨下精心收集过相关素材,但终因新闻采访工作越来越忙,很长一段时间还要在版面上值夜班。所以,我一直没能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去搞邮集。
    这几年,大概是看我始终对搞邮集不太上心,李伯琴再看到我,也不提搞邮集的事了。大概是看我这个集邮者是个赶不上架的鸭子,他也就不费心“赶”了。其实,我一直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他的那些关于专题邮集的肺腑之言,我也一直牢记在心。我一直在搜集“中国教育”的相关集邮资料,难度不小,加上一直没有较完整的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成果出来让李伯琴给予品评指导。
    这几年,为了提高我国专题集邮水平,李伯琴于2002年倡议成立了“华夏专题邮会”,并亲自担任会长。12年来,注册会员从100多人增加到900多人,会员遍及全国各地。李伯琴不但亲自讲课,点评邮集,还亲自操刀,为邮集作者修改加工邮集。12年中,我国集邮者在国际邮展和全国邮展上获得专题类奖项的人员中,有70%来自华夏专题邮会。
    看到那么多集邮晚辈走在了前头,我知道,我要抓紧了,要早点向我的这位专家学者型的集邮界老大哥请教,力争早点捧出自己的专题邮集!
    在我眼中,李伯琴很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举止飘逸,思维前瞻。
    当年搞邮市,很多集邮家都尝试过,但成功的不多。李伯琴当时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长,在做了一番精心选择和准备后,决定选择月坛公园开办邮市,并制定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和门票制度。结果,“月坛邮市”一炮走红,成为全国各地集邮者拾遗补缺的福地,也让当时的一大批邮商发了大财,其红红火火的势头,成为全国邮市第一家。
    我不得不承认,在中国集邮界,真是高人辈出,藏龙卧虎啊!李伯琴,你太厉害了!
    ?  ?——当夜深人静时,我端起一杯淡淡的绿茶,慢慢品尝;坐在电脑桌前,望着电脑里那些浸透着岁月时光的老照片,陷入沉思。我想起和这些集邮老朋友们在中国邮坛上的相互认识、交换邮品、制作邮品,一起开会、聊天、讨论和合作的那些往事。
    ?      原本已经有些淡忘的那些集邮往事,又渐渐地清晰起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      特别是那些邮坛上的“集邮风云人物”:集邮家和集邮编辑朱祖威、刘肇宁、郭迅、李伯琴、王渭、吴凤岗、马麟、葛建亚、刘玉平、张林侠、岳晓湄、刘劲、李玲、董至德、周家奎、蔡旸、王宏伟等,他们的风采又再一次活跃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集邮往事。那山那水,历历在目;一言一行,难以忘怀!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