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认错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凌风笑诺     书名:权御群雄
    刘瑁想了很久,直到太阳西沉。
    穿越的事他已经不再纠结了。这些年,除了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也读了不少关于穿越的网文。其实都没有什么参考性,虽然也曾有过类似的幻想,但谁又能知道真实的东汉末年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哪有那么容易?
    人人都说自己有多喜欢历史,多迷恋英雄倍出的三国时代。但真让你去了,不说能不能王霸之气侧漏,大手一挥,一统江山;最关键你能不能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之下生存下来。
    就象眼前的自己一样。
    刘瑁!
    益州牧之子。
    这个身份已经足够好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他啥都不做,就让益州的官员们把刘璋推上继承人的位置又怎么样?最少他能够好好的活着!至少在这副身体正常的寿命时间里,他可以过得比大多数人好。
    低调点,装装孙子谁不会呀?何况家中还有娇妻!
    如果他想,还可以有许多美妾。
    但是,这不是他想要的。他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刘瑁是如何在与刘璋的夺嫡之争中败下阵来的,又为什么在三十多岁就患病早卒的。既然上天给了他再活一次的机会,那么他一定要给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就算阻止不了历史的洪流,却也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历史的进程之中。
    不以寡妻改嫁的名义。
    ……
    直到天色渐暗,新婚妻子过来叫他进餐。
    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一顿简单的夫妻间的夜宴让刘瑁见识了什么叫富贵人家的奢华。
    两个人吃饭,身后侍候的人多达六七人。又是分肉又是夹菜,还有专门倒酒的侍女……
    晚宴的丰富程度大大地超出了刘瑁的想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耕文明立国,汉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使得这一时期谷物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主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包括粟、黍、稷、麦、稻、菰米、荞麦、青稞、芋、高粱、等等。
    由于汉代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肉食在汉代人饮食生活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汉代社会的肉食来源主要分家饲和野生两大类,家饲的主要是指六畜:马、牛、羊、猪、狗、鸡,野生的则主要包括兔、虎、狼、熊、鹿、猴、猫头鹰、雉、野鸭、鹧鸪、雁、麻雀等等。
    汉代家养的六畜中经常被食用的是猪和鸡。猪之所以成为祭祀时的祭品,仅仅因为其“易得”,说明猪在汉代已经是人们大规模圈养和食用的一种家畜。《汉书·货殖传》记载四通八达的都市一年之内可以宰卖牛、猪、羊千头,说明除了猪肉外,牛羊肉也是汉代主要肉食来源。养羊业在汉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也使得羊肉成为一般平民也可以摆上餐桌的食物。
    谁说古人不吃牛肉的?
    平常百姓家可能会因为吃牛而招来杀生之祸,但在达官贵族的餐桌上,那已是一道美食。
    不然你以为“疱丁解牛”是怎么来的?
    别被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汉代的蔬菜种类很多,包括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等等,蔬菜种类的增加,也进一步标志着汉代人们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汉代,果园种植的规模非常之大。除了先秦时期已知的桃、李、枣、杏、棘、梅、梨、栗、榛、桔、柚之外,还有枇杷、樱桃、沙棠、甜瓜以及产自岭南地区的香蕉、龙眼、荔枝、甘蔗、椰子和从西域传过来的葡萄、石榴、西瓜等等。
    小两口一顿晚饭硬是吃了一个多小时。
    让刘瑁意想不到的是,在蜀地,居然有稻米可食。这对他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只是让他难受的是,这一个多小时下来,他都是跪坐在案前的,着实难受。一双腿都有些麻了。
    至于为什么是跪姿,在前生也是了解过的。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礼仪。
    现在在绵竹,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他犯错。所以既便是难受,他也得忍着。
    也许,真正的刘瑁正是因为自己破不了当前的困局才自暴自弃的吧?
    废人总能活得更久一些。
    饭后,夫妻二人欣赏了一会儿歌舞便回了房间。
    古代的娱乐项目真是匮乏。
    没有恋爱的婚姻真的让人难受。
    没多少话说呀!
    相敬如宾的感觉就如同两个陌生人在一起。
    其实结婚之前也确实是陌生人。
    两个人只能在滚床单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促进感情。
    十四岁的小姑娘,情窦初开,很快便在经验丰富的刘瑁的攻势下意乱情迷。
    当她柔软地倒在刘瑁怀里时,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刘瑁催眠了。
    刘瑁需要知道一些东西。比如现在的年号、日期……
    有些东西现在还真不好暴露出来,俩人在被窝里的谈话应该比较保险吧?
    吴苋是能够做刘备皇后的人,绝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花瓶。虽然被刘瑁催眠了,但对刘瑁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一解答。
    待伊人睡去,刘瑁又陷入沉思……
    初平二年八月十八。
    讨董结束了吗?
    真不是个好时间节点。
    群雄并起,英雄倍出,四处战火的日子已经开始了。
    躲在偏远的益州,恐怕难有多大的作为呀!该从何处着手呢?
    现在最大的困局是如何走出绵竹的困局。既然刘璋已经占得先机,不如以退为进,走岀去将兵权紧握在手。
    在这之前,应该在益州收攒点人才吧?那些青史留名的能臣猛将恐怕是没机会了,但益州本身就有的一些人才就不应该错过了。
    比如张任、甘宁、严颜……
    也是名将啊!甘宁应该还在益州吧?
    等天亮,该去见见刘焉了。蜀中重臣指不上,要几个还没担大任的武将应该没什么问题。
    刘焉是有野心的,所以不允许治下有各种不安的因素存在。
    现在的情况是刘焉不想立头脑有些简单刘瑁为接班人,但是让他出去带兵打仗还是可以的。再怎么说自己儿子也比外人靠得住一些不是?
    听吴懿的意思,前方战事不顺,对他来说正是机会。
    历史记载刘焉是赢了,杀了贾龙。而这个打赢仗的人是谁却没有记载。错过这个机会,可能真没岀头之日了。
    想通了便好,安心地睡一觉就去干。
    ……
    这个时候的刘焉正是野心膨胀到极致的时候,对益州的绝对掌控让其身上外露着一股强大的气场。坐在那儿不动,都能感受到他的威严。
    “父亲!”
    刘瑁见到刘焉的时候,刘焉正在州牧府中处理政务。
    能够独自平定益州并给刘璋留下一片稳定的江山,也能看出他的个人能力是绝对超强的。
    “来啦?找我何事?”刘焉抬头看了一眼刘瑁,又低头看着手中的竹简。
    很显然,刘瑁近期的表现很令他失望。
    “父亲,孩儿前些时间因伤而自弃,自甘堕落于杯盏,实属不该!这两日儿静心研读《春秋》,感悟己之过,特来向父亲请罪。”刘瑁躬下身子,表现得很虔诚。
    “哦?”刘焉放下了手中的竹简,仔细打量了刘瑁一会儿:“你终于肯看书了?”
    刘瑁:“这段时间孩儿一直在思考,败于何处,才发现自身不足。个人勇猛可得一时之胜,可终究不能常胜。儿当学高祖,知人善用,运筹帷幄。”
    刘焉点点头,终于有一次对话,这小子不是喊打喊杀了,终于肯动脑子了。这个儿子本是他爱喜欢的孩子,孔武有力、敢做敢当、执行能力很强。
    但可惜的是不爱读书,不通权谋与平衡之术。仗着军功,平日里有些拔扈,益州官员多有不和。另一个儿子刘璋在这点上就好多了,但却有个致命的缺陷——为人太过软弱谦让。
    其实在他心里,刘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以刘璋的性格,平衡各方势力,保一境太平是够了;但要想在他打下的良好基础下更进一步怕是有些难度。
    看到刘瑁肯上进,刘焉的脸上露出一丝和蔼:“不是为父心狠,故意冷落你。你平日不肯读书,又不愿与名士交往,将来是要吃大亏的!不论为一地之守,还是一军之帅,最重要的便是平衡之道。兵者,手中利器,可以伤人亦可伤己,关键在运用之人。而用兵,并不是你的将有多猛,兵甲有多利便能决胜。粮草统筹军需、敌情、战略战术……缺一不可!”
    刘焉是开过学育过人的名士,讲起道理来那确实是一套一套的。
    “孩儿受教了!”
    刘焉点头,继续说道:“失败并不可怕,最重要是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加以改正,以免再犯!”
    也许每个长辈都会这样教育孩子吧?
    “儿知错!”
    自从刘瑁从前线回来,就一直颓废不振,刘焉也不愿理他,这么大的人了,如果不能调解自己的情绪,只能说难堪大任。
    今天见其态度诚恳,才忍不住多说了一些。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父这儿有兵书数卷,汝带回去好生研读。”
    “喏!”
    “你的伤怎么样了?”父子之间哪有大仇,只要儿子肯低头认错,父母总是会原谅的。
    “回父亲,儿已无大碍,可返战场矣!”刘瑁没有对刘焉动用催眠术。
    催眠不是万能,套些话没问题,但做什么重大决定事后是会知道的。
    他必须谨慎,避免留下祸根。